范德如

范德如(1865—1932)字玉坡。東平縣州城西菜園街人。清末廩生。曾任省咨議局議員、州議事會主任。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著名鄉土教育家。范德如家殷富,有田二千餘畝。為人聰敏好義,尤傾慕范仲淹之為人。每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句,輒擊掌長嘆:“好男兒固當如是。”為國為民范先生矢志興學,功績卓著。19世紀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危急日益加劇,在此形勢下,要求改變現狀,實行維新的人越來越多。他在省城濟南看到一份《興中會宣言》,讀到“蠶食鯨吞已見 效於踵接,瓜分豆剖實堪慮於目前”,不勝感慨萬千。他痛恨清廷腐敗,贊同變法革新,相信教育救國。他身為前清稟生,但對科舉制度卻深惡痛絕。

個人經歷

1904年,東平籌建新學堂,不少人視為異端橫加指責,甚至對興學的人視為士林敗類。他力排眾議,奮起抗爭,奔走呼號,積極倡導,首先捐銀元500元,並力促州署支持。這年秋天,東平第一所高等國小堂(東平州書院高等國小堂)正式成立,他甘盡義務,出任堂長。在他的影響下,一些有識之士,紛紛來校報名。尹泗、徐鴻策等進步青年率先報名。四大店名塾師田耀坤(清末庠生)也親率弟子十餘人前來報考,不數日,報名逾200人錄取62人。1908年11月,光緒帝載恬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相繼去世,清政府詔令全國上下 百日內不準剃頭,不準穿吉服,違者嚴懲。他早就厭惡髮辮,現又百日不準剃頭,至 為反感。這時間,尹泗、徐鴻策分別由北京和日本返鄉。在尹泗、徐鴻策等進步青年積極鼓勵下,他佯生禿瘡,聲稱:“醫生診斷,須剃髮服藥,方能治癒。”他剃光頭,大搖大擺,上學校,進州署,逛大街,串親友,堂堂皇皇,毫不畏避。有些人罵他為“叛逆”,說他是“瘋子”,譏他為“二(兄弟排行老二)禿子”,他不屑理睬,照舊在街上走來走去。有些孩子在街上跟著喊“二禿子,二禿子……”,他笑笑,攔住他們,說:“禿子好嘛!禿子好,禿子好,不生虱子不油襖。”在他的帶動下,不少師 生也紛紛藉口患病,剃頭髮辮。一時剃髮成風,光頭滿校。州署責問德如,他說“這有什麼法子,有病就得治嘛!諒皇上也不會怪罪。”州署官員懾於群情壓力,亦無可奈何,只好不了了之。在他的苦心經營下,書院高等國小堂成為全縣新學的典範,培育了不少人才。東平最早的同盟會員尹泗、徐鴻策等人就是這所學校的早期學生。范德如堅信教育救國,矢志興學,但深感當權者實心辦學的人甚少。為使教育有較大發展,1908年,他獨資創辦全縣第一所私立國小--范氏私立初等國小堂(民國初改稱西菜園范氏私立國小校),他自任堂長,自聘教師,學生免費入學。開始只收男生,後男女兼收,首創當時東平男女學生混合編班制度,打破幾千年“男女授受不親”的陋俗,向封建禮教發起猛烈衝擊。1915年5月,濟西道道尹來校視察,稱該校“學 生活潑,教員振奮。”在他的熱心倡導下,邑內一些開明人士起而效法,私立國小漸次興辦,先後計30餘處。較著名的有下套村張瑞昌創辦的匯泉鄉私立桃李國小,葦子河趙厚印創辦的趙氏私立國小。1926年,他因經濟窘困,無力支付學校巨額經費,經上下協商,將學校所有設施(校舍、校具、圖書等)全部捐公,改為公立國小,教師繼續留任。范氏私立國小,自1908年建校,到1926年捐公,先後18年,培養學生千數百人,耗資累計銀洋近2萬元。1914年,在一些進步人士的倡導下,東平籌建女子國小,推舉他任校長。一些頑 固守舊分子群起反對,罵他傷風敗俗,居心叵測。他置笑罵於不顧,團結縣內進步人 士田耀坤、梁瑞蘭(女)、范中秋等人,大聲疾呼,四出奔走,讓自家的女孩帶頭入學,幾經周折,於這年4月建成全縣第一所女子國小-皇華館女子高等國小校。首招兩個班學生44人,並附設蒙養班,開全縣幼兒教育之先河。田耀坤、梁瑞壯、范中秋、陸傳韶等均在校任教。全校上下,同心協力,受到全縣各界人士的讚揚,甚至連當時的當權階層也備加讚賞。省視學杜凱之1915年5月來校視察後,省公署行文嘉獎該校辦學 教學成績顯著,稱“學校可望發達”,濟西道道尹也因這所學校辦得好,稱“該縣女教之蓬興,可計日而待。飭該縣加意整頓,漸次推廣。”這所學校培育了不少女中英才,革命老幹部萬丹如、李蘊石、林楠、揚光辰、劉健、崔暮冬、孟凡石、孟凱等皆畢業於這所學校。他一生鄙薄從政,誓不涉身官府。1909年,清政府為緩和日益高漲的反清鬥爭,騙取社會輿論,偽裝預備立憲,詔令各省設立地方咨議機關,在地方人士的擁戴下,他出任省咨議局議員,州議事會主任,希圖監督地方行政,有助吏治改革。任職後,發現這只是一個騙局,無助政治革新,愧悔萬端。1911年,武昌起義勝利,清王朝宣告覆滅,省、州(縣)政議機關解體,他如釋重負。嗣後,每談及這段經歷,總是無限感慨,說:“我生平最大憾事,無過於此。”他畢生興學,鞠躬盡瘁。1930年,東平集資創辦縣立初級中學,需款浩繁,他家 道已大不如前,但奔走於親朋故舊之間,仍首捐銀洋千元為倡導。《東平縣誌·民國 志》載“吾邑創辦中學,需款浩繁,德如首捐巨款,作為提倡,中學獲成,力實多焉。”

山東革命烈士人物

革命烈士是指那些在革命鬥爭、保衛祖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壯烈犧牲的人員。濟南解放後,於1949年在英雄山間興建革命烈士陵園。至1968年竣工,占地約42公頃,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烈士陵園,1977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