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密斯·范·德·羅
(LudwigMiesvanderRohe,1886-1969)
現代建築大師。1886年3月27日生於德國亞琛。童年時隨當石匠和泥瓦匠的父親學習石工手藝。1908~1911年在建築師P.貝倫斯處工作。1919年開始在柏林從事建築設計。1926~1932年任德意志製造聯盟第一副主任。1930~1932年任德國公立包浩斯學校校長(見包浩斯)。1937年到美國。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爾學院(後改名伊利諾伊工學院)建築系主任。 1969年8月卒於芝加哥。
密斯·范·德·羅的貢獻在於通過對鋼框架結構和玻璃在建築中套用的探索,提出靈活多變的流動空間理論,創造出簡潔、明快而精確的建築形式處理手法,把建築技術和藝術統一起來。他於1959年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金質獎章,1960年獲美國建築師協會金質獎章;因設計芝加哥湖濱公寓(1948~1951)於1976年獲美國建築師協會25周年獎。
建築觀點“少就是多”,他1928年發表的這一名言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築觀點和創作特色。“少”是針對當時仍很流行的繁瑣的古典裝飾手法提出的,因為這種手法阻礙建築工業化的發展;“多”是揭示了在大工業生產條件下可能創造出來建築上的簡潔精確的豐富效果。他設計的西班牙巴塞隆納博覽會德國館(1929),創造了既能分隔又可連通的“流動空間”,後來又發展成為“全面空間”。他說“建築物的用途是經常變化的,但因此而把它推倒重來就划不來。所以,我們把沙利文的口號‘形式隨從功能’顛倒過來,建築一個實用而又經濟的空間,再使功能去適應它。”他企圖創造出一種沒有阻隔的大空間,以便隨意變動隔牆來滿足不同要求。他在1950年為美國伊利諾伊工學院設計的建築館(又稱“克朗樓”),長67米,寬36.6米,沒有柱子和承重牆,頂棚和幕牆都懸掛在四榀大鋼樑之下,設計教室、管理員室、圖書室、展覽室都布置在這個大空間內,僅用一些不到頂的隔牆略加分隔。一些需要獨立的房間如廁所、貯藏室則布置在半地下層。
建築風格密斯·范·德·羅套用簡潔精確的建築處理手法,要求施工質量嚴格準確,講求建築材料的高度精緻,突出現代工業生產能夠達到的新的美觀效果。他主張鋼框架建築採用全玻璃的外牆以顯示新型結構的特色,創造了“玻璃摩天樓”。他設計建造的紐約西格拉姆大廈(1954~1958)顯示出這種效果;包銅皮的精細骨架和大片玻璃幕牆映照出周圍建築和天空,明快而高雅。密斯的這些獨創的手法,在50~60年代曾廣泛流行,被稱作“密斯風格”。但密斯本人有時不顧客觀條件把這些手法絕對化。他為一個單身女醫生設計的住宅──法恩斯沃思住宅(1945~1950),是一座用八根鋼柱支持一片地板和一片屋頂板的玻璃盒子;除中心有一小塊封閉空間用作廁所、浴室和機械設備間外,主人生活起居都在周圍敞通的空間內,使用當然不便。他的作品見彩圖。
配圖
密斯·范德羅作品 密斯·范德羅 法恩斯沃思住宅
密斯·范德羅作品 | 密斯·范德羅 | 法恩斯沃思住宅 |
密斯·范德羅作品
密斯·范德羅
法恩斯沃思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