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lo-MarathaWars
18世紀70年代~19世紀20年代,英國向西印度的馬拉特聯邦發動的侵略戰爭。1775年,英國侵略者同僭望王位的拉古納特·拉奧相勾結,強迫後者簽訂一個屈辱條約。1776年,英軍以幫助拉古納特·拉奧為名,侵入馬拉特聯邦(見馬拉地人),遭到該邦王公聯軍的頑強抵抗,被迫放棄同拉古納特·拉奧的條約。1779年,英軍進攻浦那。被馬拉特聯邦軍隊擊敗。1780年,馬拉特聯邦與邁索爾聯合抗英,1782年被英軍打敗,簽訂《薩爾拜條約》。根據條約,英國雖占有薩爾塞特島,但懾於馬拉特聯邦強大實力,仍被迫歸還所奪去的馬拉特聯邦全部領土。1802年,英國殖民者迫使馬拉特首相巴吉·拉奧二世接受資助條約。根據條約,英國在馬哈拉施特拉常駐一支軍隊;馬拉特每年撥給軍費260萬盧比;英國監督馬拉特的對外關係。馬拉特王公拒絕接受該條約。1803年爆發第二次英馬戰爭,英軍2.4萬人從南北兩路侵入馬拉特聯邦。英印總督R.C.韋爾斯利以分而治之的策略,先打敗馬拉特聯邦酋長辛地亞和彭斯拉等聯軍,後又打敗了霍爾卡爾軍隊。1805年,英印總督G.巴洛同辛地亞、霍爾卡爾分別簽訂條約,歸還侵占土地,旨在挑起他們同拉傑普特王公的衝突。1817年,英軍12萬人入侵馬拉特聯邦。在西塔巴爾迪和那格浦爾戰役中,馬拉特聯邦軍民頑強抵抗。1818年1~6月,馬拉特聯邦的軍隊在戈雷岡、薩爾皮哈特、阿什蒂和塞奧尼等地不斷抗擊侵略者。6月,英軍獲得最後勝利,馬拉特聯邦大部分土地被併入英屬孟買管區。
相關詞條
-
英國-馬拉特戰爭
1757年的普拉西之戰,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征服印度的第 1次重要戰役。R.克萊武利用孟加拉封建主集團的內訌,事先收買孟加拉王公西拉吉-烏德-道拉的軍事長官...
英國-馬拉特戰爭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馬拉塔戰爭
1775~1818年,英國殖民者征服印度馬拉塔聯盟的三次戰爭(Anglo-Maratha Wars)。18世紀初,馬拉塔國家分裂為五個半獨立的封建王國。...
概述 戰爭 教訓 -
馬拉特人
印度主要民族。大部分居住在今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境內,信奉印度教,操馬拉特語。現有700~800萬馬拉特人。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讓-保爾·馬拉
讓·保爾·馬拉(Jean-Paul Marat,1743~1793),法國政治家、醫生,法國大革命時期民主派革命家。1783年棄醫從政,1789年大革命...
簡介 生平事跡 其它相關 死亡原因 殺馬拉的刺客 -
英國征服印度的戰爭
1757年的普拉西之戰,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征服印度的第 1次重要戰役。R.克萊武利用孟加拉封建主集團的內訌,事先收買孟加拉王公西拉吉-烏德-道拉的軍事長官...
戰爭背景 普拉西之戰 征服邁索爾 征服馬拉特 征服旁遮普 -
邁索爾戰爭
邁索爾戰爭(1767~179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對印度邁索爾王國進行的四次侵略戰爭。又稱英國---邁索爾戰爭Anglo-Mysore Wars。
背景介紹 第一次邁索爾戰爭 第二次邁索爾戰爭 第三次邁索爾戰爭 -
邱吉爾[英國前首相]
1965年1月24日,邱吉爾因中風去世。 1945年2月4—12日,參加雅爾達會議。 5月23日,邱吉爾辭職,解散戰時聯合政府。
家庭背景 早年經歷 早期政治經歷 經歷綏靖政策 戰時內閣首相 -
六五戰爭
六五戰爭。1967年阿、以矛盾和美、蘇對中東的爭奪加劇,以色列在美國支持下進一步向外擴張,藉口埃及(當時稱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封鎖亞喀巴灣,於6月5日向阿...
戰爭起始過程 戰爭過程 背景 參考資料 -
克里米亞戰爭[十九世紀歐洲大陸戰爭]
克里米亞戰爭(英文:Crimean War,法文:Guerre de Crimée,俄文:Крымская война ,義大利文:Guerra di ...
背景 過程 戰爭結果 各方損失 戰爭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