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俊戰士

英俊戰士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前,大多數國家對於雙發重型多用途戰鬥機並不十分重視,因為對於白天的戰鬥機承擔的任務,單發戰鬥機已經基本上能夠勝任,只有德國從30年代初期一直在發展Bf-110重裝備、遠程雙發戰鬥機。戰爭開始後英國皇家空軍才發現,缺乏一種較“颶風”、“噴火”留空時間更長、能夠執行多種任務的重型戰鬥機。於是,“英俊戰士”作為一種湊合著用的重型戰鬥機,在最需要的時間-即戰爭開始後的一年後開始服役。在戰鬥中表現神勇,扭轉了戰場的局勢。

概述

該機能夠在1940年服役得益於Bristol公司的深謀遠慮。1938年,Bristol公司預見到在可能的戰爭中需要一種重型戰鬥機,決定自費研發一種雙發重型戰鬥機。在設計時除了考慮到戰鬥型外,還儘量按照英國皇家空軍的F11/37號設計要求的指標,考慮可以改型為偵察機、魚雷機。

1939年7月17日,原型機進行首次試飛。試飛後兩星期,英國皇家空軍一反常例,馬上籤訂了300架飛機的生產契約,對迅速量產該機有促進作用。1940年10月,“Beaufighter”MK IF首次裝備英國皇家空軍,機上裝有英國當時最機密的夜間截擊雷達,飛機參戰後立即就表現優秀。首先,速度大,在占位、追逐方面容易;其次,4門20毫米機炮威力極大,只需要一個短點射就可以將德國夜間轟炸機打得凌空爆炸。

隨後的生產過程中,該機進行了多次改型,發動機、軍械配備各不相同,使該機的多用途潛力得到發揮。長航程型適合北非沙漠的遠程巡邏;魚雷攻擊型適合RAF海岸警衛司令部使用。

主要改型如下:

Beaufighter IF:夜間戰鬥機,在“不列顛之戰”中發揮重要作用。

Beaufighter V:Beaufighter IF 加裝4挺7.7mm機槍炮塔,希望能夠從低於敵方夜間轟炸機的高度進行仰射。但背部炮塔影響飛機性能,隨即放棄。

Beaufighter II:裝兩台R.R Merlin液冷發動機的試驗型,僅生產兩架。

Beaufighter T.F.X:多用途型,裝新型A.I MK VIII雷達,雷達天線位於機頭凸出的鼻狀天線罩內,有一個和垂直安定面融合的背鰭,改進飛機的縱向操縱性。

Beaufighter VI:裝Hercules XVI發動機的魚雷攻擊型。

Beaufighter X:裝Hercules XVII發動機的魚雷攻擊型。

除了裝備英國皇家空軍外,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皇家空軍都裝備該機。1945年9月21日,最後一架“英俊戰士”完工,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英國總計生產5562架,澳大利亞生產364架,包括VI各型1063架,X各型2231架。

性能諸元

機種及改型英俊戰士F Mk.6
發動機型號大力士6或15
發動機台數2台
單台最大功率1455馬力
翼展17.62米
機長12.59米
機高4.85米
機翼面積41.9平方米
自重6570千克
總重9720千克
最大速度530千米時4680米
升限7950米
轉場航程2368千米
爬升性能至4500米用時7分48秒
槍炮口徑20毫米4門7.7毫米6門
原型試飛年月1939年6月
各改型總產量20351架
生產廠家布里斯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