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參地黃丸

苦參地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大成》卷二。具有利濕解毒之功效。主治痔漏出血,腸風下血,酒毒下血。

組成

苦參(切片,酒浸濕,蒸曬九次為度,炒黃,為末)一斤(500g)、地黃四兩(酒浸一宿,蒸熟,搗爛)(120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加蜂蜜為丸。每服二錢,白滾湯或酒送下,一日二次。

2、現代用法:加蜂蜜和苦參、地黃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g,白滾湯或酒送下,一日2-3次。效後必多服髒連丸2-3料除根。

功用

利濕解毒。

主治

痔漏出血,腸風下血,酒毒下血。

附方

名稱:二毒丸

組成:舶上硫黃、茶

用法:上為細末,用新炊熱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飲湯送下,每日三次

主治:腸風下血,里急後重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四——引《煙霞聖效方》

名稱:七花丸

組成:山茶花、芙蓉花、石榴花、檢漆花、松花、白茅花、槐花、枳殼、甘草、地榆、檳榔

用法:上為細末,醋調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煎烏梅湯送下

主治:腸風下血,久痔

出處:《醫學正傳》卷五

名稱:木賊散

組成:木賊、木饅頭、枳殼、槐角、茯苓、荊芥

用法:上為末。每服二錢,濃煎棗湯調下

主治:腸風下血

出處:《直指》卷二十三

名稱:止血散

組成:皂角刺、胡桃仁、破故紙、槐花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清米飲點下;溫酒亦得

主治:腸風下血,或在便前,或在便後

出處:《御藥院方》卷八

名稱:內補散

組成:蒲黃、當歸、白芷、甘草、黃連、川芎、白石脂、熟乾地黃

用法: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一日三四次

主治:腸風下血不止,黃瘦虛羸

出處:《聖惠》卷六十

名稱:烏金散

組成:槐花、荊芥穗、枳殼

用法:上為細散。每服一錢,小兒半錢,米飲調下

主治:腸風下血,或成痔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家寶》

中藥方劑之苦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