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斯坎-德-普雷

若斯坎的彌撒曲顯示出16世紀通用的許多技巧和手法。 若斯坎的彌撒曲《不幸向我襲來》則例示出一種在16世紀晚期更為常用的程式。 在若斯坎等16世紀的作曲家手中,經文歌成為聖樂創作中極吸引人的形式。

在整個西方音樂史中,有幾個時代的創作活動格外旺盛,這時音樂創作的曲線上升到顯著的高峰。16世紀初便是這樣一個時代。在1500年前後出現的為數極多的第一流作曲家中有一個人可算是歷史上的偉大人物之一,這就是若斯坎-德-普雷。

很少有人能像若斯坎那樣在活著的時候享有如此聲譽,或者對後繼者具有如此深刻持久的影響。他在那個時代被讚譽為“當代最優秀的作曲家”、“音樂之父”馬丁-路德說他是“音符的主人”;音符必須按他的意志行事,而其他作曲家則必須按音符的意志行事;16世紀的佛羅倫斯文人科西莫-爾托利曾寫到,若斯坎在音樂上是蓋世無雙的,猶如米開朗基羅之於建築、繪畫與雕刻:他們二人打開了所有對這兩門藝術發生興趣並肯定會在將來得到歡樂的人的眼界。

若斯坎約生於1440年,可能在法國與埃諾相峙而立的邊境上(埃諾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博勒瓦。1459年--1472年為米蘭大教堂歌手,後成為加萊亞佐-瑪利亞-斯伏爾札公爵聲樂團的一員。1476年公爵被刺後若斯坎轉而為其弟阿斯卡尼奧-斯伏爾札紅衣主教工作,直至後者於1505年去世為止。從現有的殘存史料看,1486--1494年間,他不時出現在羅馬的教皇聖堂;1501--1503年他顯然是在法國,有可能是供職於路易十二宮廷。1503年應聘擔任費拉拉宮廷教堂樂正,所得薪俸是該堂有史以來最高的,但次年即離開義大利而赴法國,這也許是為了逃避後來奪去了奧布雷赫特生命的那場大瘟疫。從1504年起,直至1521年去世為止,若斯坎寓居於故鄉埃斯考河畔的的貢德,任聖母院院長。他的作品收於16世紀印刷出版的許多曲集中,也見之於當時許多手抄本中,總計彌撒曲3卷(約18首),經文歌100餘首,及70首尚松和其他世俗聲樂作品。

若斯坎的早期作品屬於對位風格,當時老一輩的音樂家一直專心於解決對位法的技術問題,這些問題適應了正在衰落的中世紀的知識風氣。然而隨著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傳遍歐洲,若斯坎的創作也發生轉向,他能夠使從奧克吉姆那裡繼承來的精巧對位法用於更高的目的--情感表現。如果說若斯坎事業的前幾年是在獲取完善的卡農技巧中度過的,那么以後他發展了一種自由的、連續不斷的主題模仿手法,使樂思作富有想像力的發展。他的音樂情感豐富,旋律安靜優美,和聲有表現力。他的音樂的明晰結構及表現出來的人文主義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人的精神。

若斯坎的復調聖樂對16世紀音樂影響甚大,雖然他的作品很少能確定其創作時間,但他的音樂顯然是既包含傳統又包含時代的因素。他是一位比任何人都更明顯地處於中世紀和現代世界交接處的作曲家。可以估計得到,他的創作的保守特徵在彌撒曲中最為明顯。

這些彌撒曲大多以一個世俗曲調為定旋律,作曲者在其中大肆發揮炫技的妙筆。在彌撒曲《各音級上的〈武裝的人〉》中,若斯坎將這首家喻戶曉的15世紀曲調依次移調到六聲調的各個音級上。在《慈悲經》中它始於C音,在《榮耀經》中始於D音,依次類推。這首彌撒曲也採用了有量卡農的手法。

若斯坎的彌撒曲顯示出16世紀通用的許多技巧和手法。彌撒曲《費拉拉的赫爾克里斯》的主題提供了一個“由一個詞或一句子中的元音組成主題”的例子,亦即讓每一元音表示六聲音階中一個回響的音節。

若斯坎的彌撒曲《不幸向我襲來》則例示出一種在16世紀晚期更為常用的程式。它取材於奧克岡的一首尚松,但不只是把尚松的一個聲部,而是所有聲部都付之自由幻想和任意擴展。如果一首彌撒曲從早已存在的尚松、彌撒曲或經文歌中借用的不只是一個聲部,而是好幾個--包括特徵性的動機、賦格的陳述和答句,甚至包括它的結構及其音樂實質,那么它就是一首模仿彌撒曲。

在模仿彌撒曲中,借用的程度可以大相逕庭;更重要的是,處理所借用的素材的獨創性也可以是天差地遠的。若斯坎等16世紀的作曲家會在彌撒曲的莊嚴詞句中攙雜一些世俗曲調,從他們的觀點看,世俗曲調的好處在於它們提供了組織長的復調進行的框架,這樣它們的音樂輪廓要比素歌的更為顯著,和聲蘊涵也更為明確。同時,引用世俗曲調的彌撒不與某一特定的常規彌撒由任何聯繫,也不和教會年曆中的某一節期有關,因而就使彌撒曲更適合於普遍套用。

此外,若斯坎作品中經文歌的高比例也值得注意。當時,彌撒曲被公認為作曲家表現熟練技巧的傳統工具,但由於相對固定的程式,能夠提供進行實驗的幅度不大。經文歌就自由了一些,它可以採用範圍極廣的歌詞,相對地說是人們所不熟悉的,因而為詞曲關係提供了一些新的有趣的可能性。在若斯坎等16世紀的作曲家手中,經文歌成為聖樂創作中極吸引人的形式。

若斯坎還創作有一些效果非常迷人的小歌曲,如被稱為“胡鬧歌曲”的《膽小鬼》,它顯示出義大利流行歌曲對若斯坎的影響。這些紮根於民間舞曲節奏的風格使若斯坎脫離了中世紀後期音樂的波浪式的旋律線,在歌曲中,這位卡農手法的大師非常輕鬆自如地運用他的知識,聲部之間也作了大量模仿,但絕沒有影響歌曲的風味和快樂情緒。

Gimell出品的本張唱片收錄的若斯坎的彌撒曲,其中富有創意的《拉、索、發、來、米彌撒》是第一次錄音,不容錯失。演繹此曲的泰利斯學者合唱團和指揮菲力普與Gimell這個唱片品牌關係密切。實際上,Gimell就是由合唱團指揮菲力普和製作人史蒂夫?斯密特於1981年創立的。創立之後,該公司不僅把錄音曲目定位在早期音樂,更精確地說,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音樂之上,因此對演繹若斯坎的作品非常拿手。Gimell至今索發行的三、四十張唱片,清一色出自菲力普和泰利斯學者合唱團的演唱,這等於是他們專屬的唱片公司。泰利斯學者合唱團以嚴謹的研究建立起口碑,加上Gimell的優質錄音,使他們的唱片頻頻獲獎。從1996年8月起,Gimell已正式由飛利浦音樂集團併購。

這套唱片中的一些演唱是從所有錄音中挑選出的最出色的詮釋,其中《馬其頓語彌撒“張口吧!”》曾被評為《留聲機》雜誌1987年度唱片大獎。泰利斯學者合唱團演唱的聲音混合得非常完美,每個線條都穩固、清晰,並且優美地溶入整個聲音的背景中。他們的很多錄音是在牛津默頓學院教堂錄製的,具有一流水準,是若斯坎《彌撒曲》中最好的。

若斯坎為音樂藝術帶來的新的想像力,他的時代已經給予了他正當的評價。雖然他被人們遺忘了幾個世紀,但在以上那些優秀音樂家的努力下,我們的時代恢復了他應有的地位,他是音樂大師中的一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