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宮號

??1920年竣工時為供油船,1926年5月改為水上飛機母艦。 ??1942年2月27日作為“甲標的”袖珍潛艇母艦竣工。 ??1939年2月25日竣工,設彈射器4部。

【簡??介】
??在軍艦上搭載飛機的嘗試開始於1911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交戰國相繼改裝了一些戰艦以搭載水上飛機,日本的水上飛機母艦改裝計畫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到1945年舊日本海軍被摧毀為止,日本海軍總共擁有過六艘水上飛機母艦,其中五艘參加了太平洋戰爭,全部被擊沉。
“若宮”號(WAKAMIYA)
??最早的水上飛機母艦“若宮”號原為英國貨船,在日俄戰爭中被日本俘獲(懷疑為俄國貨船之誤,因其時英國與日本訂有同盟條約,但原文如此),題圖照片為1914年8月23日在橫須賀船廠完成改裝時所攝。在前桅和後桅前部各有一個用鐵架帆布搭成的機庫,載水上飛機4架,前後機庫各一架,艙內機庫裝2架。1931年4月1日退役。該艦主要性能數據為:標準排水量5180噸;垂線間長111.25米,寬14.68米,吃水5.78米;動力:蒸汽機1台,1591馬力,單槳;航速10節;載機4架;武備:80毫米單管炮2座,47毫米單管炮2座;艦員234名。
“能登呂”號(NOTORO)
??1920年竣工時為供油船,1926年5月改為水上飛機母艦。1944年11月5日在新加坡遭美機轟炸坐底,戰後作浮動油庫使用,1947年1月12日被英軍炸毀。主要性能數據為:標準排水量14050噸;垂線間長138.68米,寬17.68米,吃水8.08米;動力:蒸汽機1台,5850馬力,單槳;航速12節;載機:3架,備用機1架(1937年載機8架);武備:1937年裝單管80毫米炮2座,20毫米炮約20座;艦員約250名。
“秋津州”號(AKITSUSHIMA)
??1942年4月29日竣工,可載遠程水上巡邏機1架,可為8架水上飛機提供兩周用補給品。1944年9月24日在菲律賓海域被美機炸沉。主要性能數據為:標準排水量4650噸;總長114.8米,寬15.8米,型深9.69米,吃水5.4米;動力:柴油機4台,8000馬力,雙槳(350轉/分);航速19節;續航力;8000海里/14節;載機:大型水上飛機1架;武備:雙聯127毫米炮2座,雙聯25毫米炮2座;艦員545名。
“日進”號(NISSHIN)
??1942年2月27日作為“甲標的”袖珍潛艇母艦竣工。1943年7月22日被美國飛機炸沉。該艦主要性能數據為:標準排水量11317噸;水線長188米,寬19.7米,型深14.1米,吃水7米;動力:柴油機6台,47000馬力,雙槳(300轉/分);航速28節;續航力:8000海里/16節);載機20架,備用機5架(作為“甲標的”袖珍潛艇母艦時載機12架);武備:雙聯140毫米炮3座,三聯25毫米炮4座(作為“甲標的”母艦時增加為8座),載“甲標的”12條;艦員約750名。
“瑞穗”號(MIZUHO)
??1939年2月25日竣工,設彈射器4部。1942年5月2日在御前崎燈塔附近海域被美國潛艇擊沉。該艦主要性能數據為:標準排水量10929噸;水線長183.6米,寬18.8米,吃水7.08米;動力:柴油機4台,15200馬力,雙槳(220轉/分);航速22節;續航力:8000海里/16節;載機:95式水上偵察機24架,備用機8架;武備:雙聯127毫米炮3座,雙聯25毫米炮10座;艦員689名。
“神威”號 KAMOI
??1922年竣工時為供油船,是日本海軍唯一用電力作動力的船隻,由於經濟指數不佳未推廣採用。1933年2月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1945年4月5日在香港被美機炸傷,後沉沒。該艦主要性能數據為:標準排水量17000噸;垂線間長151.18米,寬20.42米,型深11.58米,吃水8.53米;動力:渦輪發電機1台,主鍋爐4座,推進電機2台,8000馬力,雙槳(120轉/分);航速15節;續航力:8000海里/7節;載機:90式水上偵察機12架,備用機6架;艦員324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