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葉馬兜鈴
所屬卷:Aristolochia L.
所屬科:Aristolochi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苞葉馬兜鈴
其它中文名:十八鑽(廣西那坡)。
文獻來源:Aristolochia chlamydophylla C.Y.Wu ex S.M.Hwang(1981);中國植物志(1988)*;J.H.Ma(1989);雲南種子植物名錄(1984).
苞葉馬兜鈴總狀花序腋生,長4—6厘米,有花8—10朵;苞片和小苞片形,長約1.5厘米,寬約1厘米,無柄,稍抱莖,被短柔毛,產於廣西。
所屬卷:Aristolochia L.
所屬科:Aristolochi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苞葉馬兜鈴
其它中文名:十八鑽(廣西那坡)。
文獻來源:Aristolochia chlamydophylla C.Y.Wu ex S.M.Hwang(1981);中國植物志(1988)*;J.H.Ma(1989);雲南種子植物名錄(1984).
馬兜鈴屬,馬兜鈴科,約200種,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約30餘種,廣布於南北各省,西南和南部較盛,馬兜鈴屬有多種植物可供藥用,如木通馬兜鈴的莖入藥稱...
簡介 分布及套用 形態特徵 傳粉特點 物種分類馬兜鈴(學名: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別名水馬香果、蛇參果、三角草、秋木香罐,中文名因其成熟果實如掛於馬...
入藥部位 性味 歸經 功效 主治革葉馬兜鈴,馬兜鈴目,馬兜鈴科,馬兜鈴屬,木質藤本。分布於廣西(樂業)、貴州(安順,模式產地)、四川。
革葉馬兜鈴 描述欄位 分布及生境長葉馬兜鈴又名絆藤香(四川),三筒管(廣西),木質藤本,長達數米,產於廣南、屏邊、盈江、西雙版納;生於海拔1300—1550米的溝谷林內、山坡林緣、箐邊...
長葉馬兜鈴 描述欄位 分布及生境葫蘆葉馬兜鈴,所屬植物界,屬於馬兜鈴屬,草質藤本,具有圓柱狀肉質根;莖幼嫩時被短毛。花期4—5月,果期6—8月。生於海拔800—2 500米的林緣、灌叢...
葫蘆葉馬兜鈴 描述欄位 分布及生境卵葉馬兜鈴(學名:Aristolochia ovatifolia S. M. Hwang)藤本;一花左右對稱,腋生,單生或成束或排成短的總狀花序;花被管...
卵葉馬兜鈴 描述欄位 分布及生境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綿毛馬兜鈴(學名:Herba Aristolochiae Molissimae),別名尋骨風、黃木香、毛香、猴耳草。為雙子葉植物綱、馬兜鈴屬的植物。是中...
植物介紹 植物形態 中藥化學鑑定 驗方 藥理作用馬兜鈴,中藥名。為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Bunge.和馬兜鈴Seib.et Zucc.的果實。北馬兜鈴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寧夏、山東、江西、湖北...
入藥部位 性味 歸經 功效 主治草質藤本;根圓柱形,長達一米以上,直徑3-5厘米,其間有時具縊紋,外皮灰褐色,內面白色,粉質;莖無毛,乾後有明顯淺槽紋。葉紙質,卵狀心形或長圓狀卵形。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地理分布 用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