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病斑主要發生於葉片上,圓形、近圓形,前期白色至灰白色,具有太明顯的褐色邊緣,病斑大小2-5毫米。葉片正反兩面的病斑上均有稍帶粉紅色的霉層,霉層粗糙,似有顆粒狀突起,以葉片背面病斑上較顯著,此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後期,主要在葉片背面的病斑外圍靠健康組織的部位,出現一個由許多黑色小顆粒構成的近圓形環帶,有時小顆粒幾乎占據此病斑的絕大部分,這些小顆粒是一種類似菌核的結構。
病原特徵
苜蓿柱隔孢,分生孢梗由寄主氣孔生出,叢生,無色,多為曲膝狀,不分枝,頂部孢痕明顯,有的具齒狀分叉,20-40微米×4微米;分生孢子長圓形至柱狀,無色,直或稍彎,無隔或具1隔,單生或呈短鏈生於孢梗頂部,大小10-25微米×3.5-5微米;類似菌核的結構,較小者球形,直徑50-80微米,較大者形狀不規則,直徑可達200微米。
分布與危害
1987年發現於甘肅靜寧、榆中等縣,發生雖不普遍,但個別地塊發病較重。國外前蘇聯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