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鄉侗寨

苗鄉侗寨

“苗鄉侗寨”是一個地域名詞,主要是指苗族和侗族兩個民族聚居的地區。即分布在廣西北部、貴州東南部、湖南西南部。該部落格曾獲得首屆“中國部落格大賽評審會推薦獎”。“苗鄉侗寨”是黔東南民族文化的象徵。全州有民族村寨3296座,有20個文化旅遊鄉鎮,100個民族文化旅遊村寨。“苗鄉侗寨”珍藏著1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0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中有2個國家級生態博物館、3箇中國民間藝術之鄉、3箇中國民間繪畫之鄉、4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民歌

苗鄉侗寨苗鄉侗寨
阿幼朵演唱的歌曲,歌詞如下:

苗鄉侗寨

苗寨的黎明 侗鄉的夜

千年的故事慢慢說

清江的流水 天上的飛歌

留在心裡是快樂

香甜的米酒請你喝

醇醇的滋味醉心窩

敞開心扉跳一個舞吧

忘掉那喧鬧的世界

遠方的客人你累嗎

風雨橋上歇一歇

雷公山下 月亮山上

鼓樓處處唱起歌

香甜的米酒請你喝

醇醇的滋味醉心窩

敞開心扉跳一個舞吧

忘掉那喧鬧的世界

遠方的客人你累嗎

風雨橋上歇一歇

雷公山下 月亮山上

鼓樓處處唱起歌

遠方的客人你累嗎

風雨橋上歇一歇

雷公山下 月亮山上

鼓樓處處唱起歌

風情

“苗鄉侗寨”是黔東南民族文化的象徵。全州有民族村寨3296座,有20個文化旅遊鄉鎮,100個民族文化旅遊村寨。“苗鄉侗寨”珍藏著1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0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中有2個國家級生態博物館、3箇中國民間藝術之鄉、3箇中國民間繪畫之鄉、4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苗鄉侗寨”是民族建築畫廊。“苗鄉侗寨”依山傍水,吊腳木樓、鼓樓花橋成為黔東南獨具特色的建築文化。增沖鼓樓是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侗族鼓樓的代表;地坪花橋是國家物質文化遺產,為花橋建築中的佼佼者。“苗鄉侗寨”風格獨特的建築形式,展現了苗侗等各族人民無窮的智慧,為人類保存了一份珍貴的建築文化遺產。

“苗鄉侗寨”是民族服飾博物館。黔東南是中國民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黔東南民族服飾有64大類200多個品種,其中以“苗族盛裝”、“侗族淡裝”為代表。“苗族盛裝”做工精美,雍榮華貴,被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侗族淡裝”設計精巧,清新淡雅,極好地展示了侗族人民樸實自然的審美理念。

“苗鄉侗寨”是歌舞海洋。蘆笙舞、錦雞舞、木鼓舞、板凳舞等極具魅力,蜚聲中外。反排木鼓舞被喻為“東方迪斯科”。銀飾閃爍的苗族踩鼓舞,被稱為世界上最華貴的舞會之一。侗族“多也舞”場面盛大,氣氛熱烈,體現了民族和諧共生思想。

“苗鄉侗寨”是中國民族音樂富集地,保存有上千種苗侗等多民族原生態歌曲,其中“苗族飛歌”高亢嘹亮,豪邁奔放,被稱為歌曲藝術的珍品;無指揮、無伴奏的千人“侗族大歌”,唱出的聲音跌宕有序,悅耳嘹亮,氣勢恢宏,被稱為“天籟之音”,填補了中國無多聲部合唱音樂的空白。

“苗鄉侗寨”是民族民間節日活動載體。黔東南“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一年四季有重大節日200多個,素有“百節之鄉”的美稱。節日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唱歌跳舞、鬥牛賽馬、吹蘆笙、踩銅鼓、賽龍舟、玩龍燈等。其中重要民族節日有蘆笙節、姊妹節、龍舟節、苗年節、摔跤節、大歌節、 鼓藏節等。

苗鄉侗寨,多彩貴州。苗鄉侗寨,養心家園

文化

侗族和苗族是兩個世代友好的民族。兩個民族都是能歌善舞。他們以壯麗的建築和多聲部的大歌,映襯著莽莽的錦繡河山;以錦衣秀裙、神話史詩、蘆笙舞、飛歌和鬥牛等風俗既有相似又有區別。侗族苗族在服飾上是非常接近,侗族男裝多以青黑色亮布為主,種以天然燃料靛藍染色的布料,裹包頭,褲腿裹綁腿,偏北的侗族與漢族沒有什麼區別。侗族女式的髮型是偏髻,偏於左側,這是與苗族很大的區別,苗族的髮髻是盤於頭頂腦後。侗族某些的銀飾與苗族接近,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侗族有銀帽,但是沒有銀角,侗族銀物中有類似漢族婦女的步搖等裝飾。侗族女裝有裙裝和褲裝之分,裙裝是百褶裙,與苗族類似,但是上衣侗族服飾有唐代遺風,是開襟露出抹胸,不過一些支系也與苗族服裝類似,在交通發達的地區,侗族的服飾就是漢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