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由穿著古老民族服裝的一男一女扮成“秋公秋婆”,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分別擎著一個飽滿的玉米棒和一把金黃的稻穗,來到鞦韆架下,向人們報告一年的收成,祝賀莊稼獲得豐收。接著,青年人爭先恐後地湧上鞦韆。鞦韆架有10多米高,呈紡車形狀,有相互錯開的八架車輻,每架可坐一人。送秋人用力推動,鞦韆旋轉起來,越轉越快,人們發出陣陣歡呼。突然,送秋人用力頂住鞦韆橫木,鞦韆嘎然而止,上面的人紛紛往下跳。按習慣,最後被停在鞦韆上的人要高聲唱歌。有的青年人有意停在上面,趁機用歌聲向戀人吐露心曲。關於趕秋節的起源,傳說是古時候一個聰明的小伙子,為了尋找心愛的姑娘,便將一人坐的鞦韆改制成八人坐的鞦韆,吸引遠近的人們都來盪鞦韆。在鞦韆場上,他終於找到了心愛的姑娘。從那以後,每年秋天人們都要聚到一起盪鞦韆。年復一年,便形成趕秋節。
相關詞條
-
趕秋節
趕秋節,又稱秋社節、交秋節,這是湘西花垣、鳳凰、吉首、瀘溪等地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在立秋時,當地民眾停止乾農活,穿上盛裝,結伴成群,歡聚在傳統的秋坡上,...
節日簡介 節日活動 民間傳說 節日習俗 -
花垣趕秋節
花垣趕秋節是指湘西州花垣縣的傳統節日——趕秋節。 趕秋節又稱秋社節、交秋節,這是湘西花垣、鳳凰、吉首、瀘溪等地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在立秋時,當地民眾停止...
-
苗族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
名稱 歷史 人口 分布 文化 -
東部苗族
東部苗族,全稱東部方言苗族,又稱湘西方言苗族,是苗族三大方言族群之一,主要分布於湘、黔、渝、鄂交界的武陵山地區,在廣西北部、貴州南部也有零星分布。 東部...
來歷 宗支 語言文字 服飾 分布 -
苗族節日
苗族民間的傳統節日較多,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
主要節日 龍船節 其他節日 -
苗族曆法
苗族曆法。據中國著名天文學專家陳久金教授考證:苗族有古歷體系。迄今為止,還沒有他人能夠推算、編寫出苗族古歷,筆者欲予嘗試。
簡介 據筆者考證 -
湘西苗族銼花
在湖南西部雲貴高原東部末端的武陵山區,湘西苗族婦女用心靈和銼刀創造出具有湘西特色的剪紙品種——銼花藝術,從本質上看,也是一種剪紙藝術,但是它和一般的漢族...
功能分類 主要紋樣 藝術風格 文化內涵 -
苗族的民風民俗
現在,在北京的苗族也過四月八節。 流行於湖南湘西和貴州樺桃一帶的苗族地區,每年的立秋之日舉行,為期一天。 苗族除上述傳統節日外,各地還有一些節日。
苗族分布 民俗節日 苗族服飾 苗族飲食 禮俗禁忌 -
苗族猴鼓
苗族猴鼓是一種樂器,呈圓筒形,兩端較細,中腰略粗,兩端蒙以牛皮為面,鼓面直徑58厘米、鼓高70厘米、鼓腰直徑68厘米,流行於貴州、湖南等省苗族地區。。
介紹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