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鄉

苗寨鄉

苗寨鄉地處長垣縣東北部,南與蘆崗鄉為鄰,北與武邱鄉交界,西與方里鄉、孟崗鄉、趙堤鎮接壤,東與山東東明隔黃河相望,離長垣縣城25公里,離濮陽45公里,距山東東明縣城20公里。全鄉土地面積54平方公里,耕地36767畝,總人口4.6萬人,轄37個行政村、42個自然村。苗寨鄉地處黃河灘區,人多地少,主要收入靠外出務工收入,從70年代興起的防腐業,成為該鄉的支柱產業。

基本信息

概況

苗寨鄉湖水碧波
全鄉土地面積54平方公里,耕地36767畝,總人口4.6萬人,轄37個行政村、42個自然村。苗寨鄉地處黃河灘區,人多地少,主要收入靠外出務工收入,從70年代興起的防腐業,成為該鄉的支柱產業。
新一屆黨委、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致力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在穩定農業生產的基礎上,多輪驅動,促進灘區畜牧養殖業的發展,全鄉規模養殖戶達到3000多戶,小型養豬場達到12家,新建成的黃河養殖公司肉牛存欄達到600頭。
支柱產業防腐業得到了空前發展,特別是第三屆國際腐蝕控制大會在長垣的召開,進一步提高了長垣防腐的知名名度,有中國防腐在長垣,長垣防腐在苗寨的美譽。截止目前全鄉共有一級資質的防腐企業一家,專業施工隊伍300多個,資產上千萬的防腐企業家50多個,上百萬的防腐企業家800個以上,業務範圍遍及全國各地,並走出了國門
2005年全鄉生產總值達到3.1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2980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98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26元,財政收入達到126萬元,地方固定資產投資達到7000萬元。

農業改革

苗寨鄉豐收稻穀
200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如一股春風吹拂秀山土家苗寨。秀山供銷聯社積極採取措施,花大力氣、狠下功夫,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兩社兩化”操作手冊》1000餘冊,深入到鎮、鄉、村、組廣泛宣傳,引導農民領會發展合作社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利益。按照民辦、民營、民受益原則,出台優惠政策,組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該縣農民紛紛回響,積極參與。
到2008年六月的一年多時間裡,全縣32個鄉鎮巳組建土雞銀花茶葉等專業合作社72個、綜合服務社13個。帶動29868家農戶入社、股金2919.5萬元。並建立了專業合作社標準化基地2.32萬畝;實現土地有序流轉5.18萬畝;完成農產品包裝、貼牌、註冊66個;吸納8家公司加盟。同時,組建15個農資便民放心店和12個日用品便民放心店。農業專業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蓬勃興起在土家苗寨。
秀山農村農業專業合作社,為山區農民闖市場、創大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許多有文化、有技能的年輕後生、能人志士,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專業合作社這個致富平台施展才華。如縣政協委員楊再江,設立“茶葉種植入股”、“中藥材種植入股”形式,推行“公司+農戶+合作社”的產業結構,僅2007年就支付給農戶茶葉、藥材收購金60多萬元,支付農民工工資20多萬元,帶動了隘口塘坳清溪、孝溪等鄉鎮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受益農戶達2300餘家。

旅遊風光

苗寨鄉苗寨文化
黔東南州的苗寨侗鄉,以其南部地區最為集中且最具代表性,沿“榕江、從江、黎平”線,可體味最富特色的苗寨侗鄉風情。遊客通常把這三地合稱為“黎從榕”.。榕江:榕江是侗苗文化的發源地,因江邊成排的榕樹而得名,至2008年縣城裡還有40餘棵百年上下的榕樹。榕江共有15個少數民族,其中侗、苗、水、瑤四大主體少數民族占據總人口的84.4%,構築了榕江獨具地域色彩的民族文化。
這裡的民族風情分布相對集中,以三寶千戶侗寨、宰盪侗族大歌、七十二侗寨龍塘奇觀為主要風情景。從江:這裡有被人譽為“苗族文化的活化石”的岜沙。岜沙苗寨位於九萬大山的支脈月亮山腹地,都柳江邊,距從江縣城7公里,由五個自然村寨組成,共四百二十二戶。岜沙苗族的祖先是大遷徙時的先頭部隊,千百年來,這裡的男子保留著長發束辮的習俗,並常年腰掛鳥槍彈葫蘆、牛角、砍刀和肩扛火藥槍;女人則綰偏髻、插木梳,身著苗王方印圖形三角裙。
黎平:黎平是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廣西盆地的過渡地帶。這裡最著名的是八州河風景區和肇興侗鄉景區。
肇興舊稱“肇洞”,寨內吊腳樓鱗次櫛比,戲樓、歌坪點綴其間。五座鼓樓在目前的侗寨鼓樓中是最為集中的,鼓樓內部裝飾充滿侗家情趣,翼角檐邊滿載著動物花紋、人物故事。鼓樓和花橋、沿河的吊腳樓樓底相通,與風雨橋連成一片,即使在雨天也能安然而過,毫髮不濕。

項目建設

苗寨鄉土地建設
河南省長垣縣苗寨鄉土地整理項目是長垣縣國土資源局根據省國土資源廳的安排向國家申報由國家投資的土地整理重點項目。
項目規模為774.10公頃,區位於長垣縣的苗寨鄉境內,東臨黃河,東北接濮陽,西北連滑縣,南鄰封丘,總面積1051平方公里,大致呈南寬北窄的三角形。東部隔臨黃大堤和大面積灘涂地與黃河相望,西部與九崗村馬野莊、河呂張、東榆林、西榆林、前拐李各村耕地相連,南部和杜寨耕地及鄉磚瓦窯相接,北部與西柳中、東柳中及胡口各村耕地相鄰。
隨著經濟的發展,建設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保持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落實任務日益艱巨。通過此項目的確立和實施,填溝整平,建立提灌站,修建灌排兩用渠灌溉及排水的灌溉系統,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不僅可以新增一部分耕地,遏制了水土流失,而且可使項目區內所有中低產旱田變為旱澇保收的高產田。經過土地、整理,創造農業科研技術措施和推廣套用的平台,為實現長垣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目標,為本區乃至整個豫東地區提供土地整理經驗,對推動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特色產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