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苗亞傑,2011年碩士畢業於清華大學,後進入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語言技術研究所攻讀博士,是語音領域公認的青年才俊。其深度學習在語音領域的論文總共被引用超過670次,其中一篇併入圍ASRU2015最佳論文獎評選名單。
2016年畢業後,苗博士被微軟錄取,但是在報到前夕在中國因意外不幸離世。
國際語音處理協會ISCA現設立苗亞傑獎學金暨會議旅行獎,以資助優秀的學生參加學術會議。
清華風采
苗亞傑,中共黨員,河南鄭州人,清華大學軟體學院2008級碩士。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科研成果突出;截止目前已在國際會議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七篇,以第二作者發表論文一篇;參加TAC2010會議的“文檔摘要”競賽,在來自全世界研究機構提交的40多個結果中排名第七;曾先後兩次赴國外參加學術會議,宣讀論文並進行學術交流活動;曾參加清華大學紫荊志願者服務團,多次赴農民工子弟學校進行志願支教活動。研究生階段的踏實努力讓他榮獲清華大學東芝獎學金(綜合一等)和蔣震獎學金(綜合一等),並被提名參加學校“科創之星”的評選。
學習生活
清華對於苗亞傑來說,一直是一個夢想,因此他非常珍惜來清華讀書的機會。也許是因為這樣的態度,研一的時候,苗亞傑幾乎每節課都坐在前排,非常認真地聽講記筆記,感覺老師講的每個知識點對自己都非常寶貴,這就是一種求知若渴的感覺啊。大作業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題目外,他還會設計一些感興趣的問題,到實驗室去做實驗、寫報告,和老師討論自己的發現。研究生的第一學年,苗亞傑的課程成績在全年級名列前茅。也許會有很多同學認為上課就是為了湊學分,講的內容作用不大,但對於苗亞傑來說,能夠在課程學習中把基礎打牢、把知識學好,將會對自己將來的科研帶來巨大的幫助。
除了必修課程之外,苗亞傑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每學期還會旁聽兩三門數學系和計算機系的課程,同時也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類學術講座,不放過任何與演講者交流的機會。這些講座,不僅開闊了苗亞傑的視野,其中的很多想法也直接啟發了今後的研究,甚至也影響了他的職業規劃。
科研工作
正所謂興趣是科研的源動力,苗亞傑覺得自己是喜歡做研究的人,熱愛做研究的人。在研一的時候,苗亞傑剛接觸自己的研究方向就特別感興趣,尤其是自己的idea被實驗結果證明時候,有一種難以形容的興奮與滿足。到了研究生二年級,苗亞傑的課餘時間幾乎都花在讀論文和做實驗上。最瘋狂的一次,為了得到一個實驗的結果,苗亞傑幾乎整個寒假一直待在學校,直到大年三十才坐上回家的火車。晚上或周末,實驗室也經常是他一個人對著電腦編程式、做實驗、寫論文。在苗亞傑眼中,在科研中體會到的更多的是快樂,而不是辛苦和枯燥。
一分耕耘一份收穫,科研也是一樣。一流的科研,也許需要很多環境的因素,但苗亞傑相信勤奮是必不可少的。以前,他曾經聽說UCBerkeley的機器學習鼻祖MichaelI.Jordan,即便是外出度假,都還隨身攜帶著需要閱讀的論文。剛開始他覺得非常驚訝,但現在也明白了這正是MichaelI.Jordan能在學術上取得這么大成就的原因。
當然,找到合適的研究點對科研也很重要。剛開始的時候,苗亞傑做的是問答系統方面的研究。在實驗室刻苦鑽研了三個月後,精心完成了一篇論文,但卻在提交到一個頂級會議後被毫不猶豫地拒了,而且被批得體無完膚。當時他感覺非常沮喪,但在仔細分析和斟酌了評審意見後,苗亞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自己的研究點還沒有被廣泛地接受與認可。認識到這點後,他有意識地轉向另外一個研究方向上,隨後越做越有心得,並且在國際重要的會議上接連發表文章。
志願服務
在清華的第一學期里,苗亞傑參加了學校紫荊志願者服務團的支教活動。與來自不同院系的同學一起,精心為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們準備課程,教給他們知識,也教給他們學習方法和正確的生活態度。因為自己的努力,這些孩子們有了收穫,苗亞傑感覺非常自豪。支教生活也是他在清華度過的難忘而有意義的一段時光。
合理安排,高效工作
現在的苗亞傑已經是研究生三年級了,但他感覺自己的生活非常充實和快樂。在這段時光里,他學到了很多東西,課程、科研、項目課題、助教、支教、考G、考T,一樣都沒有落下。為了能同時做好這些事情,苗亞傑“逼”著自己養成了高效率的習慣。首先是合理安排,先看看這段時間要完成的事情有哪些,deadline是什麼時候,每一樣都都要心裡有數。苗亞傑通常會把這些deadline列在電腦桌面上,這樣可以隨時提醒自己。每天早上到實驗室後,首先要想清楚今天要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才開始一天的工作。其次就是決不能拖拉,也不給自己找拖拉的藉口,今天能做完的事情就絕不拖到明天。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苗亞傑同學非常謙虛的說,學院比自己優秀的同學其實有很多,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和計畫做了一些事情。苗亞傑認為,能早點確定目標,為自己做好規劃,然後踏踏實實做好每件事情,過好每一天,每位同學都會很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