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絨堅甲蟲

花絨堅甲又稱花絨穴甲、木蜂堅甲和縊翅堅甲等⋯ ,屬鞘翅目堅甲科(Coleoptera:Colydiidae)。已知其分布於中國的廣東、上海、江蘇、安徽、湖北、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北京、陝西、寧夏、甘肅、遼寧、內蒙古和日本。

基本信息

科名: 堅甲科
科拉丁名: Colydiidae
種名:花絨堅甲蟲
種拉丁名:Dastarcus longulus Sharp

花絨堅甲的分布與寄主

簡介:花絨堅甲又稱花絨穴甲、木蜂堅甲和縊翅堅甲等,屬鞘翅目堅甲科。花絨堅甲除寄生松褐天牛外,還寄生於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黃斑星天牛(A.nobilis Ganglbauer)、星天牛[A.chinensis(Forster)]、雲斑白條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桑天牛[Apriona germarii(Hope)]、櫟山天牛(Mallambyx radeii)、刺角天牛(Trirachys orientalis Hope)和銹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Hope)]等。
國內分布:廣東、上海、江蘇、安徽、湖北、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北京、陝西、寧夏、甘肅、遼寧、內蒙古
國外分布:日本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5.2—10.0mm,寬2.1—3.8mm,體鞘堅硬,深褐色。頭凹入胸內,複眼黑色,卵圓形。觸角短小,11節,端部膨大呈扁球形,基節膨大。頭和前胸密布小刻點。腹板7節,基部2節癒合。鞘翅上有1個橢圓形深褐色斑紋,尾部沿中縫有1個粗“十”字斑,每翅表面有縱溝4條,溝脊由粗刺組成。足附節4節,有爪1對。
卵乳白色,近孵化時黃褐色,長0.8—1.0mm,寬0.2mm,中央稍彎曲。幼蟲初孵幼蟲頭、胸、腹明顯,胸足3對,腹節10節,每節兩側都生有1根長毛,尾節的2根最長。老熟幼蟲胸足退化,腹部變得特別肥大,頭、胸部很小,呈蛆形。
繭蛹繭長卵形,長6.3-14.6mm,寬2.6—5.4mm,剛結繭時為白色,後變成深褐色,絲質。蛹為裸蛹,蛹體黃白色,足、翅折於胸部腹面,羽化前顏色變深。

生物學特性

在北京1年發生1-2代,以成蟲越冬,翌年4月越冬成蟲開始取食,並交尾產卵。5月上旬第一代幼蟲開始寄生,6月中旬為寄生高峰期。7月中、下旬為第二代寄生高峰期。成蟲羽化後在繭內停留幾天,然後咬破繭殼爬出,先把繭殼食盡再爬出蟲道外。白天隱蔽在樹洞、蟲道或樹皮裂縫處,黃昏時爬出,在樹幹上爬行、取食和交尾,黎明前又回到隱蔽場所。成蟲以枯枝、落葉和樹幹的老表皮為食,取食時常幾個或十幾個群集一起。取食過的地方留下一個個小孔。善爬行,不喜飛翔,稍有趨光性,在誘蟲燈下可誘到個別成蟲。受驚擾停止活動成假死狀,稍停片刻後迅速爬到隱蔽處躲避起來。秋後以成蟲在老樹洞、舊蟲孔和樹根周圍鬆土下、枯葉中越冬。成蟲的壽命很長,自7月到次年7月都可見到越冬代成蟲。卵產在蟲道壁或糞屑中,產在蟲道壁上的常幾粒乃至上百粒排成一片;產在糞屑中的1至幾粒成一堆,無覆蓋物。1頭雌蟲可孕卵33-419粒,卵期9—11天,平均10.2天。幼蟲孵化後,依靠發達的胸足迅速爬行尋找奇主,當找到幼蟲、蛹或剛羽化的成蟲後,便立即在這些寄主的體節間或翅下開始咬食,這時寄主顯得焦躁不安,來回翻動,直至死亡奇主死亡後初期身體發黃變軟。一旦咬破表皮便將頭都插入寄主體壁取食體內物質。如果寄主是者踴或剛羽化的成蟲外皮堅硬,或是寄主個體大而在其上寄生的花絨堅甲幼蟲個數少時,則幼蟲也會鑽入奇主體殼內取食,殘留下外表皮,並在其內結繭化蛹,因此常被誤認為是體內奇生。一般情況下都在寄主體外取食,直至完成各階段的發育。幼蟲1至數十頭進行單個或群居取食,並不互相殘殺。當寄主體上只寄生1頭幼蟲時,也能把奇主致死,其幼蟲發有粗壯肥大;寄生2—5頭時,幼蟲仍較肥大,寄生7—17頭時則個體變得大小不一;寄生17頭以上時個體顯著變小,雖然多數也能結繭,但結繭後不能完成發育便死亡。幼蟲取食階段需5—6天,老熟時停止取食,大多數就地吐絲紡繭,2天后在繭內化踴,當環境惡劣時有的也會蠕動到別處結繭,自結繭到成蟲咬破繭殼需20—49天。自5月到9月上旬都可見到天牛幼蟲體壁上有花統堅甲幼蟲寄生。花絨堅甲的擴散能力不強,因此其發生也因地區而異,在天牛發生少的楊樹豐產林內,未發現過花絨堅甲寄生,但在北京西山光肩星天牛猖撅危害的楊樹行道樹上,自然奇生率最高時達礎%,在湖北漢江沿岸的防治柳樹林內,天牛的寄生率達38一48%,對抑制天牛的發生有一定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