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花生瘡痂病
病原中文名:落花生痂圓孢菌
病原拉丁學名:SphacelomaarachidisBitaucourtetJenkins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花生
主要為害部位: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及莖部
病原形態特徵
SphacelomaarachidisBitaucourtetJenkins稱落花生痂圓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盤褐色或黑色,墊狀或盤狀。分生孢子梗單根,密集在盤上形成一橄欖色絨狀層。分生孢子橢圓形至紡錘形,單胞無色,大小5~20×3~4(µ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翌春借風、雨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主要症狀
花生瘡痂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及莖部,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翌春借風、雨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葉片染病初葉兩面產生圓形至不規則形小斑點,邊緣稍隆起,中間凹陷,葉面上病斑黃褐色,葉背面為淡紅褐色,具褐色邊緣。葉柄、莖部染病初生卵圓形隆起的稍大病斑,多數病斑融合時,引起葉柄及莖扭曲,上端枯死。
防治措施
1、與禾本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同時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種,但時間不宜過長;播種後應及時在地面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墒防水分蒸發、防土層板結,隔離病蟲源,提高出苗率。
2、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控制氮肥供給量,在花生生長期應及時噴施促花王3號,抑制主梢瘋長,促進花芽分化;在開花前期、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噴施地果壯蒂靈使地下果營養輸導管變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增加花生的產量。
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應根據植保要求噴施50%多菌靈粉劑等針對性藥劑進行防治,每隔5—7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次,同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鞏固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