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聖安多尼堂區(又稱為花王堂區,葡語:Freguesia de Santo Antonio,英語:St. Anthony Parish)位於澳門半島的西部。本堂區是澳門七個堂區中人口密度最高的一個(約為94,700人每平方公里)。整個聖安多尼堂區的土地都是由填海得來。
基本概況
此區是澳門主要的商住區和傳統工業區,但是工業場所混雜於商住區內。1992年工業場所占全澳的34%,僅次於花地瑪堂區,但工廠規模較小,工藝及設備比較落後。主要行業有機器製造、食品加工、紡織、製衣、造船等(隨著筷子基填海工程的進行,造船廠將會遷往離島)。此區西臨內港,沿岸主要分布著貨運碼頭和漁業碼頭。
歷史沿革
以聖安多尼教堂為名的聖安多尼坊,俗稱花王堂。
聖安多尼堂的現址建於一五五八年,與今日的安多尼堂位置相同,且是澳門第一間的小教堂。教堂的歷史簡略記載於教堂大門側的一塊石碑上,內容是:《興建於一六三八年,一八零九年被焚毀,一八一零年重建,一八七四年再次被焚毀,一八七五年重修》,而在這教堂前地還有一個刻上一六三六年的十字架,於一九三零年再次被焚毀,亦再次被修葺,但外牆及鐘樓的工程卻於一九四零年才進行,聖安多尼是葡國軍隊的人,其官階為上尉。
每年在慶祝聖安多尼節的當天,即六月十三日,都會舉行由市政廳主席主持有關軍薪俸奉獻給聖人的儀式,更舉行聖像遊行。
行政區劃
聖安多尼堂區包括新橋和沙梨頭;著名的大三巴牌坊一帶也屬本堂區之內。
人口民族
聖安多尼堂區人口約10.9萬人,占澳門半島總人口的31.7%;人口密度是全澳之冠,每平方公里高達98776人。
人日為歲時風俗,又稱人勝節、人節、人生日。時間為農曆正月初七日。俗謂“人人生日”。《荊楚歲時記》說: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豖,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所主之物育。
人日是每個人的共同生日。古時,人們以此日天氣陰晴占卜終年的災祥。此俗最遲始於南北早朝時期,澳門是中國保留此古俗的幾個地區之一。澳門人喜歡在這一天游花市、登高地、設家宴,以示慶祝。
經濟概況
聖安多尼堂區是澳門的主要商住區和傳統工業區,但工業場所混雜於商住區內,而且企業的規模較小,工藝及設備也比較落後,主要行業有造船、機器製造、食品加工、紡織、製衣等。
自然地理
澳門半島為一條狹長的地帶,形狀像是一隻靴子。半島自東北向西南傾斜,與華南沿岸山脈震旦走向相同。半島上有蓮花山、東望洋山(松山)、炮台山、西望洋山和媽閣山等山脈,其中最高的是松山,海拔93米,其他大都在海拔50-75米左右。
半島上除了連島沙洲和附屬堆積地區較平坦外,大部分是丘陵,由於不斷移山填海,半島的面積也不斷增加,差不多約有半數土地是填海造成的。半島的東西兩岸地形各不相同,東岸面對大海,風浪較大,因海水侵蝕有不少海崖和海穴,西岸岸線較平直,面臨內河,受西江影響沉積淤塞,南環海岸海水較深,堤岸迂迴,東北部分地區早已填築成地。
澳門的氣候炎熱而潮濕,全年溫差較大,6月至9月的氣溫可高達攝氏30度以上,11月至2月則可低至攝氏10度以下,但平均氣溫很少低於攝氏14度。每年的颱風季節,澳門都有可能受到來自南太平洋的熱帶風暴影響。
澳門全年氣候溫和,平均氣溫約20℃,全年溫差變化在16℃-25℃。冬季(1-3月)雖較寒冷,但仍陽光普照並時有雲霧繚繞;每到4月,溫度逐漸上升,春光明媚;5-9月,天氣炎熱,有時候有颱風,但是游泳和的踏浪的好時節。夏季只需穿棉質輕便衣服或T恤;冬季天氣較涼,應備羊毛衣物及外套;春秋兩季晚間會稍涼,宜穿毛線衫或夾克。最佳旅遊時間:秋季(10-12月)是到澳門旅遊的最理想的季節,氣候溫和,濕度低。
澳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56.4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4,是華南地區日照時數和太陽能資源較多的地區之一。夏秋日照時數較多,冬春日照時數較少。澳門年平均降雨量為2013毫米,是華南沿海地區降雨量較多地區之一,4-10月為雨季,5月份降雨量最多。
由於多雨近海,澳門的濕度較高,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5%。每年的2-5月為全年最潮濕的季節。當天氣出現返潮時,相對濕度幾乎達到100%的飽和濕度。
澳門還是一個典型多風的地區,風向隨季節的變化而定,常年盛行東北風和東南風,頻率分別為16.8%與51.6%。冬季主要為北風,夏季主要為西南風。澳門的平均風速較大,年平均風速為3.5米/秒(三級風力)。每年的7-10月為颱風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