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規模

尋偶戀愛
花山節也是苗族青年尋偶戀愛的佳節,男女通過在一起對歌、跳舞、得以相見到認識、了解。苗族同胞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而來,人們身著色彩艷麗的苗裝,花山場上人山人海,群情沸騰。當"花桿頭"向前來參加節慶的人們敬酒、祝福後,便宣布“花山節”開始。頓時,花山場上鑼鼓齊鳴,鞭炮喧天,鮮花彩旗迎風招展。人們圍著花桿,踏著蘆簞、嗩吶、胡琴等樂器的節拍翩翩起舞。有的跳蹬腳舞、三步舞;有的打蘆笙架(吹蘆笙對調);有的跳獅子舞。獅子舞跳得好的,有資格爬上花桿頂端,取下兩瓶好酒和一個豬頭作獎品。花山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馬、武術表演、鬥牛比賽,優勝者披紅掛彩。十分榮耀,還會得到一定數額的獎品或獎金。
民族團結
每當相中了合意人,便雙雙相約到僻靜處互訴衷情。有的還互贈禮物,訂下終身。那一對對身著艷麗服飾、打著五彩繽紛花傘對唱山歌的青年男女,往往給遊客留下難忘的印象。節日期間,還要舉行物資交流,供銷部門和個體商販組織了許多工農業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出售,又把農副產品、藥材等收購到外地出售。整個花山節的活動洋溢著各民族團結和睦,人民歡樂幸福,購銷兩旺的景象。
當地風俗
花桿

宗教信仰
過去,花山節往往由無嗣求子者籌辦。現在,各地政府為發揚民族文化。每年都撥專款資助,各地花山場日益興旺。多數苗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鬼神和祖先,想念萬物有靈,認為天地間都有看不見的“鬼”、“神”主宰著。天旱、天澇要祈求龍下雨或止雨。村邊寨腳或林中大而老、枝葉茂密的高大常青樹,常常被當作“龍樹”或“神樹”加以崇拜。人死後要請師傅“指路”,歷數通往祖先居住地方和遷徙的沿途地名,使亡魂到達其祖先的發祥地。日常生活中的祝福病痛、生產好壞都認為是“鬼”主宰著,觸犯了鬼,就要受到懲罰。部分苗族信仰天主教。節日活動
賽歌

爬桿

上桿頭向上,下桿頭朝下,一上一下,快者為勝,可獎得桿頂的美酒禮物。節日期間還舉行摔跤比賽,剽悍的小伙自願報名上場,相互角力,勝負由場上裁判判定。跤場上的勝者,往往受到人們的尊敬,也是許多姑娘傾心的對象。跳獅子舞也是節日的重要活動之一,如果哪一架獅子跳的好,爬得高,也有酒和豬頭獎賞;節日期間還進行鬥牛,屆時,鬥牛愛好者從各地牽來高大雄壯的大黃牛,一頭頭精神抖擻,開上去難估勝負。優勝牛由主人牽到花桿前,繞桿一周,然後披紅掛彩。
物資交流
節日期間,還要舉行物資交流,供銷部門和個體商販組織了許多工農業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出售,又把農副產品、藥材等收購到外地出售。整個花山節的活動洋溢著各民族團結和睦,人民歡樂幸福,購銷兩旺的景象。各地花山
滇東北和滇南一帶苗族,每年5月1日前後過“踩花山節”。傳說古時苗族戰敗流落異鄉,想起祖先東逃西散的苦,傷心落淚。一年五月一日,祖先顯靈,勸他們不要太難過,應該到高山頂上吹蘆笙、唱歌跳舞給我們看。說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掛在一棵樹上。大家圍著這棵樹歌舞,吹蘆笙。熱鬧非凡花山場
這年的莊稼長得特別好。從此後,每年五月一,苗家都要穿上節日盛裝,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樹,舉行對歌、跳蘆笙舞、鬥牛、跳獅子舞、爬花桿等活動。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桿,誰爬得高,就把一個豬頭和好酒獎給誰。在雲南屏邊、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節,是在農曆正月初二至初七。每到這個時候,來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從四面八方湧向幾個苗村寨之間的開闊坡地上。
“花桿”是踩花山節的重要標誌,一般選擇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樹,扎以鮮花、彩旗。“踩花山”這天,首先由“花桿頭”向前來參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隨後宣布“踩花山”節開始。這時,花山場內外鑼鼓齊鳴,鞭炮聲、銅炮槍聲此起彼伏,鮮花、彩旗迎風招展,各種歡慶活動先後開始進行。青年男女有的對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腳舞,有的打“蘆笙架”(用蘆笙對調),有的跳獅子舞,還有的鬥牛,整個花山場上一片歡騰。一年一度的“踩花山”節,又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傾吐愛情、定樣結友的美好時機。青年男女,一旦相愛,男的要以花裹腳,用花圍腰帶贈送姑娘,而女的也以自己千針萬線親手繡制的花帕、包頭回贈。
屏邊歡慶
時間不同

多種神靈

歷史發展
苗族搬遷
在漫長的社會歷史發展中。由於部落之間的相互戰爭,導致了苗族大幅度、遠距離、長時期地處於遷徙狀態之中。遷徙方向,先由東向西,其次由北而南,至於小範圍內的局部移動則是多向性的穿插。苗民每搬一地,多則三五年,少則一二年,就這樣在群山中輾轉,像流沙般地慢慢滲透到全省的大部地區,有的直至越出國界,進入東南亞。這種長時期的流動,在其他民族中是罕見的。苗族遷入雲南的時間,最早是在唐代,大量遷入則是在明、清以後。文學藝術
苗族的文學藝術豐富多彩,但由於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憑口耳相傳。在漫長的社會發展中,由苗族民眾創作,在苗民中廣泛流傳的民間口頭文學,是雲南苗族文學的主要部分,其體裁多樣,不僅有民歌、情歌,還有傳說、故事、諺語等等。苗族先民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遠古時代,一方面頑強地同大自然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一方面又展開幻想的翅膀,對當時條件下根本無法作出科學解釋的巨觀世界,進行種種大膽的推測,創造丁許多歌頌人的力量,鼓舞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操的氣勢恢宏、意境優美的神話。這些神話,使我們生活在科學昌明時代的後來者讀起來,也不禁胸襟為之開闊,意氣為之振奮。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苗族的口傳文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正在被書面文學所取代,結束了苗族文學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苗族有自己的舞蹈,且起源很早,早在宋代蘆笙舞就進入朝廷表演。隨著歷史的發展,苗族舞蹈仍處在不斷的完善之中。旅遊項目
儀式
苗族的花山節,過去一般是由未生有兒子的人家舉辦,其目的據說是為求子。現在,不少地方已逐步轉為由當地村、社幹部乃至政府舉辦。過節之前,舉辦者要在村寨之外,選擇一處較平緩的地點,於花山節前十天、八天,立上花桿作為花場。立花桿時,要擇擇吉日,抱上公雞去舉行儀式。花桿有的地方用竹子,且只立一棵,但要在這一棵上附系一棵小花桿用於懸掛黑紅相接的布帶,有的地方則用杉木,且直接分立兩棵,據說這有一公一母的含義,無論怎樣,花桿上端都要留些竹葉或杉葉。花桿立好後,織者要作些宣傳,以讓遠近的人知道地點和時間。
娛樂活動

遠近聞名
苗族踩花山,除了以上這些,有的地方還安排有鬥牛、賽馬、選美等比賽活動。鬥牛、賽馬都有一定的獎品作為鼓勵,故參加的人也不少。由於這類活動具有刺激性,每到進行時,可謂人山人海。有的花山場,一天的時間不夠,常常要幾天才能結束。這些可以說是傳統活動。近年來,在各地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有的花山場還開展文藝演出活動,大大豐富了花山節的內容,受到苗族民眾的歡迎和擁護。花山節一般要過三天到六天,結束的時候,組織者要進行倒花桿。倒花桿也要抱著公雞去祭獻。花桿倒下後,有的人會將懸掛的布條剪去拴在孩子的手上,以保佑孩子健康。花桿則會被砍去用於做床,據說這樣可以讓使用者易於生子。這再一次體現了花山節的求子含義。一個花山場,按傳統,一旦舉辦就要連續三年,之後才能易主或改變場地。在一些地方,同一個花場由於多年舉辦,可謂名揚四方,地點一般也就不再變動,如屏邊縣白雲、蒙自縣芷村、蒙自縣與文山縣交界處的羊街子等處,基本上年年都在同一處,因此知道和前來參加的人較多,場面也較熱鬧。現在,這些地方,每當踩花山的時候,實際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點。媒體報導
雲南紅河州
春節期間,一年一度的苗族“花山節”在雲南省紅河州金平、屏邊、蒙自、開遠、箇舊、河口等縣市的苗族集聚區隆重舉辦。全州20多萬苗族同胞穿上節日盛裝雲聚於各個花山點,歡度自己的盛大節日。苗族“花山節”,傳說是祭苗族先祖蚩尤及其兒女的一個慶典,後來演變為苗族的盛大節日。隨著苗族歷史文化的發展,苗族“花山節”也隨之延續至今,且成了一年一度苗族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按傳統“花山節“一般在正月初二到初六(有的地方會延長更長時間),因此與春節同度。每逢大年初二,苗族同胞們都要穿著節日的盛裝,雲聚於各個花山場上看鬥牛、對山歌,載歌載舞歡度自己的節日。“花山節”期間,各地的商賈和國內外的苗族同胞,從天南海北雲集而來,進行商品貿易和旅遊觀光。紅河州的苗族花山場,分布於全州除綠春、紅河、石屏外的其它十個市縣近五十多個點,自2000年來,全州各地共舉辦“花山節”400多場,參加人數累計達400多萬人次。其內容有對歌、爬花桿、跳蘆笙、武術、射弩、鬥牛、鬥雞、斗鳥等。有政府組織的地方還有專門的文藝表演等豐富多彩的節目內容。花山節除了保留有傳統的本民族風俗習慣外,增加了商品貿易、旅遊觀光、文化交流等內容,這樣豐富了“花山節”的內容,同時也提高了花山節在社會上的知名度。
興文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