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花凋》里描寫的是一個封建遺少的女兒的愛情和人生,愛玲靜靜的敘述著那段蒼白無力的愛,完全不帶主觀色彩,理性的讓人更覺得蒼涼起來,一朵鮮花的凋零,凋零在腐朽頹敗的家庭里,凋零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中。
在《花凋》中,張愛玲擅長的對於親情與愛情的冷漠與淡倦描寫得很刻骨。“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
但整篇《花凋》也未見張愛玲對於導致川嫦死去的她的家人的如泣如訴的控訴,她只是用她自己特有的活生生的諷刺的語言將川嫦一家人的面目表現得栩栩如生,將美好的事物破壞給了我們看。
“她死在三星期後。”張愛玲就這樣輕描淡寫地將一個年輕美好的生命的凋謝展現給世人看。
作者簡介
張愛玲,現代文學史上重要作家,生於上海,原籍河北豐潤。1921年生於上海,1995年離去於美國洛杉嘰,當時身邊沒有一個人,恰逢中國的團圓節日——“中秋節”。
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鑽進你的心裡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閱讀的快樂只有在她那裡才可以得到,至少對我是這樣。讀別的書你或許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識,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讀張愛玲的文章你才是快樂的。即便是有點悲劇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張愛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緻卻除此之外別無第二人可以相比。讀她的作品你會發現她對人生的樂趣的觀照真是絕妙!張愛玲的才情在於她發現了,寫下來告訴你,讓你自己感覺到!她告訴你,但是她不炫耀!張愛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傳奇》其實用傳奇來形容張愛玲的一生是最恰當不過了。
張愛玲有顯赫的家世,但是到她這一代已經是最後的絕響了,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快樂的父母離婚,父親一度又揚言要殺死她,而她逃出父親的家去母親那裡,母親不久就又去了英國,她本來考上了倫敦大學,卻因為趕上了太平洋戰爭,只得去讀香港大學,要畢業了,香港又淪陷,只得回到上海來。她與胡蘭成的婚姻也是一個大的不幸。本來在文壇成名是件好事,可是這在解放後居然成了罪狀,最後只得遠走它鄉!
張愛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善於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後,貴府小姐,卻驕傲的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憐人,時時洞見芸芸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但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
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讀者拉家常,但卻始終保持著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一時無二,然而幾十年後,她在 美國又深居淺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至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
現代女作家有以機智聰慧見長者,有以抒發情感著稱者,但是能將才與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進入有保持超脫的,張愛玲之外再無第二人。張愛玲既寫純文藝作品,也寫言情小說,《金鎖記》《秧歌》等令行家擊節稱賞,《十八春》則能讓讀者大眾如醉如痴,這樣身跨兩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時無二;她受的是西洋學堂的教育,但她卻鍾情於中國小說藝術,在創作中自覺師承《紅樓夢》、《金瓶梅》的傳統,新文學作家中,走這條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詳情
在故事的開端,葛薇龍,一個極普通的上海女孩子,站在半山里一座大住宅的走廊上,向花園里遠遠望過去。薇龍到香港來了兩年了,但是對於香港山頭華貴的住宅區還是相當的生疏。這是第一次,她到姑母家裡來。姑母家裡的花園不過是一個長方形的草坪,四周繞著矮矮的白石字欄桿,欄桿外就是一片荒山。這園子仿佛是亂山中憑空擎出的一隻金漆托盤。園子裡也有一排修剪得齊齊整整的長青樹,疏疏落落兩個花床,種著艷麗的英國玫瑰,都是布置謹嚴,一絲不亂,就象漆盤上淡淡的工筆彩繪。
草坪的一角,栽了一棵小小的 杜鵑花,正在開著,花朵兒粉紅里略帶些黃,是鮮亮的蝦子紅。牆裡的春天,不過是虛應個景兒,誰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牆裡的春延燒到牆外去,滿山轟轟烈烈開著野杜鵑,那灼灼的紅色,一路摧枯拉朽燒下山坡子去了。杜鵑花外面,就是那濃藍的海,海里泊著白色的 大船。這裡不單是色彩的強烈對照給予觀者一種眩暈的不真實的感覺——處處都是對照;各種不調和的地方背景,時代氣氛,全是硬生生地給攙揉在一起,造成一種奇幻的境界。
山腰裡這座白房子是流線型的,幾何圖案式的構造,類似最摩登的 電影院。然而屋頂上卻蓋了一層仿古的碧色琉璃瓦。 玻璃窗也是綠的,配上雞油黃嵌一道窄紅邊的框。窗上安著雕花鐵柵欄,噴上雞油黃的漆。屋子四周繞著寬綽的走廊,當地鋪著紅磚,支著巍峨的兩三丈高一排白石圓柱,那卻是美國南部早期建築的遺風。從走廊上的玻璃門裡進去是客室,裡面是立體化的西式布置,但是也有幾件雅俗共賞的中國擺設,爐台上陳列著 翡翠鼻煙壺與象牙觀音象,沙發前圍著斑竹小屏風,可是這一點東方色彩的存在,顯然是看在外國 朋友們的面上。英國人老遠的來看看中國,不能不給點中國給他們瞧瞧。但是這裡的中國,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國,荒誕,精巧,滑稽。
葛薇龍在玻璃門裡瞥見她自己的影子——她自身也是殖民地所特有的東方色彩的一部份,她穿著 南英中學的別致的制服,翠藍竹布衫,長齊膝蓋,下面是窄窄的褲腳管,還是滿清末年的款式;把女學生打扮得象賽金 花模樣,那也是香港當局取悅於 歐美遊客的種種設施之一。然而薇龍和其他的女孩子一樣的愛時髦,在竹布衫外面加上一件絨線背心,短背心底下,露出一大截衫子,越發覺得非驢非馬。薇龍對著玻璃門扯扯衣襟,理理頭……
背景
故事的地點在上海,時間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期。主人公鄭川嫦出生在一個說不上窮也說不上富的家庭。父親鄭先生是個帶點名士派的人物,有錢時在外面生孩子,沒錢時在家裡生孩子,沒錢的時候居多,因此家裡的兒女生之不已。川嫦上有三個姐姐,下有三個弟弟,她是姐妹中最老實的一個,言語遲慢,又有點脾氣,天生要被人欺負,下又有弟弟,占去了爹娘的疼愛,這樣的位置,使她在家裡免不了要備受委屈。
姐姐們為了同時看中一件 衣料而爭吵,又尖刻地算計 妹妹,讓她穿著寒磣的衣服,“大衣袖子太短了,露出兩三寸手腕”,衣服素淨,頭髮也不燙,在修飾上不得有發展的餘地。直到 姐姐們一個個出嫁了,川嫦才突然地變得漂亮起來。雖然經過“家庭 新娘學校”訓練,川嫦也沒有隨波逐流立即步姐姐們後塵走“女結婚員”之路,而是想等爹有了錢後,送她上 大學,好好地玩兩年,自個從容地找個合式的男人。想必是從小受苦痛生活壓抑至深,她渴望自由和自主,稱得上是那個時代覺醒的新女性。
名菜
張愛玲在小說《花凋》里提到一道菜叫神仙鴨子,鄭先生女兒川嫦好不容易和海龜醫師章雲蕃好上了,一家人眼巴巴急吼吼地要和章家結親,鄭太太甚至盤算著要到章先生診所去照愛克司光——章雲蕃頭一次進門,鄭家做了一桌子好菜,魚翅都上了,不知魚翅在當時算不算好菜,其中一道就是神仙鴨子——既取名叫神仙鴨子,而且是招待急著要嫁的毛腳女婿,可以想見應該是一道美味佳肴。
小說中的鄭先生原型據說就是張愛玲舅舅,張愛玲說他“有錢就在外面生孩子,沒錢就在家裡生孩子”,確實把他氣得夠嗆,揚言要打她,張愛玲嚇得幾年不敢進他家門。其實鄭家外強中乾,連保姆工資都發不出,不過大戶人家排場還得講,神仙鴨子蹄子面還得要吃,正所謂死要面子活受罪。
神仙鴨子是山東菜,做法是掏盡內臟燉至五成熟,再加配料上籠蒸至熟爛,此菜相傳始於孔子第七十四代孫孔繁坡,此君為山西同州知府時,府內廚師做出這道菜,上籠清蒸時需點完三炷香為準,孔繁坡便命名為神仙鴨子,燒香上供就像是求仙拜佛。據說做燉鴨出名的杭州菜館三生記,就是竊取了神仙鴨子的配方,竊算不上吧,頂多參考了某種程式而已。三生記的燉鴨挺有名,香港都開有分店。
那個寫《殺夫》的女作家李昂撰文說,有朋友為吃鴨,曾特地從台灣跑到香港,然後餘興未盡,商量日後到杭州三生記接著再吃——他們要吃的就是燉鴨,也就是神仙鴨子的變種。山東水少,自然鴨亦少,不知為何卻做出了名菜神仙鴨子。據說山東人食鴨全是燒烤,北京烤鴨就源起於山東。梁實秋先生曾說老北京的菜全是山東菜,宮裡的烤鴨子,也是延續山東的做法,這個說法應該不是空穴來風,要不然,誰會想到吃燒鴨還要包在薄餅里,卷上大蔥再蘸上大醬呢?這可不全是山東人的愛物?
影響
一筆是她的長袖,長袖善舞,張愛玲是很慣於說戲的:在《傾城之戀》里,一對各懷心機的亂世男女努力演著一
出拉鋸式的關於陰謀與愛情的較量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是一個男人前半生奮鬥史里愛情,情慾,婚姻的三重高潮戲;《連環套》鑼鼓鏗鏘,弦鈸急切,更是一出底層婦女尋求生存的血與淚凝成的重頭戲。然而到了《花凋》這一節,突然就生生地收攏了所有的笙簫管笛。
仍是舊式家庭的暗色底子。開篇“他們家十一月里就生了火”,第二段“結婚證書是有的”,再看家中擺設:“青玉印盒,冰紋筆筒,水盂,銅匙子”是暗示天冷抑或心冷?一對中途草就的老夫少妻,他們的對話是平平的,距離也是平平的,偶爾“她似笑非笑瞟他一眼”卻是習慣性舉動,非關情愛。
他原打算去探望重病的原配妻子,卻因她的不快又變了主意,陪她坐車去親戚家。一路上各懷心事,畢竟半路夫妻各有各過去無法磨滅的痕跡,那些蛛絲馬跡纏著繞著以後的生活。舅母家的楊太太長袖善舞,雖家道中落,卻還不捨一些調情打牌的排場,老舅母已在變賣古董過日子。這樣一比較,她跟了他無疑享了福,可她心裡並不歡喜,嫌他半禿的老態,更嫌他心不在焉只惦著病妻。而他也處處小心,事事順從,有著無法言說的隱忍和屈從。家常小事就這樣如磕開的瓜子殼撒開一地無法拾掇的瑣碎與細雜。
關健在他們告辭出來後,陰寒的天空竟有虹。小說在此總算出現了亮點,卻只一霎。“他預感到妻要死了,他一生的大部分也跟著死了。他和她共同生活里的悲傷和氣惱都不算了。”這時他才悟出夫妻真正的相守之道,可是一切都太晚了。他的貪戀剝離了過去的美好。
到這一步,《傾城之戀》中的從容與機智、情調與氛圍都沒有了,洞悉世事的精警、冷眼旁觀的徹悟也淡薄了,“桃紅配嫩綠”的熱鬧烘托更是褪盡顏色。幃幕拉合,四顧無人,張愛玲在《花凋》中獨自清唱。看盡百態從不牽愁惹恨的她,自遇上胡蘭成後,就一摔跌入情網,天塌地陷。愛得淋漓酣暢,也恨得鏤心刻骨。到後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愛到盡頭卻也同尋常人一樣“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相關詞條
資料來源
1.http://www.jingdianyuluwang.cn/jingdianyulu/200807/31-382.html
2.http://www.my285.com/xdmj/zhangailing/000.htm
3.http://www.why.com.cn/epublish/node4/node15670/node15679/userobject7ai12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