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吉王國

馬木魯克王朝素丹拜伯爾斯執政期間(1260~1277年),於1275年,棟古拉被攻克,努比亞成為馬木魯克王朝的藩屬,皇帝和臣民開始改宗伊斯蘭教。以後穆斯林移民不斷涌人,促使當地黑人改信伊斯蘭教,15世紀時建立蘇丹的第一個伊斯蘭教國家——芬吉王國。

基本信息

簡介

芬吉王國(1484——1821年)——蘇丹的第一個伊斯蘭王國。公元十五世紀,穆斯林安達盧西亞敗於歐洲基督徒之後,阿拉伯人試圖在人煙罕至的非洲邊遠地區傳播伊斯蘭教,以彌補他們在西南歐的損失。實際上,早在伊斯蘭教興起不久,約公元八世紀(回曆二世紀),阿拉伯人就力圖將蘇丹併入伊斯蘭阿拉伯世界的版圖,只是由於蘇丹境內努比亞勢力強盛,他們才未能如願。

歷史

伊斯蘭教在印度次大陸和東南亞以及東非、西非的傳播

與此同時,伊斯蘭教也傳到了爪哇島。早在14世紀下半葉,在滿者伯夷的王室成員和爪哇貴族中就有人信奉伊斯蘭教。在爪哇北部的沿海地區,伊斯蘭教早在13世紀就開始傳人。傳人者先是穆斯林商人,然後是那些“烏里瑪”(學者)和蘇菲派人士。據說在爪哇島傳播伊斯蘭教最著名的聖徒有馬立克·易卜拉欣(?~1419年)等9人,在印尼民間傳說中稱為“九大賢哲”。伊斯蘭教首先在港口城鎮,進而在爪哇島內地迅速傳播開來,穆斯林的力量日益壯大,相繼建立了獨立的政權。其中沿海的穆斯林王國淡目勢力日益強大,1478年,它征服信奉佛教的麻諾巴歇(又譯麻喏巴喝)王國的相當一部分領土。到15世紀末,麻諾巴歇王國已衰落成一個小王國,在它原來的版圖內,信奉了伊斯蘭教的地方長官一個個宣告獨立。1575年,蘇托威吉約(?~1601年)統一這一地區,建立伊斯蘭教馬打蘭王國(1582~1755年),麻諾巴歇王國的殘餘勢力最終也被肅清。馬打蘭王國統治著東爪哇和中爪哇,於1639年滅亡東爪哇最東端信奉印度教的巴蘭巴安。在此之前,信奉伊斯蘭教的萬丹王國已滅亡了西爪哇的印度教國家巴查查蘭。至此,爪哇島已基本上實現伊斯蘭化。

馬魯古群島因盛產香料,很早以前就同爪哇,蘇門答臘、馬來半島、印度等地的商人建立聯繫,率先皈依伊斯蘭教的爪哇商人和馬來商人大約在1440年前後將伊斯蘭教傳人馬魯古群島,隨後,相繼建立起乾那底、帝多利、巴贊、查伊洛洛等幾個小王國。加里曼丹島西北海岸伊斯蘭教的傳人,主要應歸功於馬六甲商人。1511年,馬六甲被葡萄牙殖民者占領後,不少商人移民加里曼丹,後來隨著穆斯林力量的壯大,建立起了一個渤泥王國。1550年,一批來自蘇門答臘巨港的烏里瑪(學者)將伊斯蘭教傳人加里曼丹西部的蘇加達納王國,該王國原來信奉印度教,40年後,第二代國王古里·庫蘇瑪改奉伊斯蘭教,臣民信者日眾。1725年,這個王國被荷蘭占領。

伊斯蘭教傳人蘇拉威西的時間較晚。1540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領該島,13世紀伊斯蘭教從周圍各島傳人,歷史上曾建立望加錫、布吉斯等伊斯蘭教國家。

由上可知,東南亞地區原先是佛教、印度教和原始宗教流行的地區,後來經過穆斯林商人、烏里瑪(學者)等的努力,才使該地區基本實現伊斯蘭化。16世紀以後,西方殖民主義者侵入,該地區相繼淪為殖民地,西方基督教傳教士以軍事、經濟實力為依託,大力傳播基督教和西方文化,進行文化殖民。該地區的穆斯林為抗擊侵略者進行了長期的鬥爭,終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取得勝利,建立起獨立的伊斯蘭國家——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第五節伊斯蘭教在東非和西非的傳播

非洲大陸是一個具有極其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的地區。北非的埃及是人類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這自不待言;北非以南的非洲大陸,黑人各族居住的廣大地區,在歷史上也出現過多彩的古代文明。非洲各民族建立的古代國家,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37個以上,其中最主要的有東北非和東非的古代蘇丹、衣索比亞國家、坦尚尼亞的古代沿海城市;西非的古代加納、馬里和桑海王國、中非的剛果王國和南部非洲的辛巴威王國等。而伊斯蘭教的傳人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非洲歷史的走向。

除了北非以外,伊斯蘭教主要在東非和西非得到傳播。

早在四大正統哈里發時代,639~646年,穆斯林征服埃及以後,繼續揮師南下,向努比亞(今蘇丹)推進,651年包圍努比亞首都棟古拉,但未攻克。不過伊斯蘭教的信息已經傳到了這裡。750年,一批倭馬亞人到達努比亞,在此修寺建校,大力傳播伊斯蘭教。馬木魯克王朝素丹拜伯爾斯執政期間(1260~1277年),於1275年,棟古拉被攻克,努比亞成為馬木魯克王朝的藩屬,皇帝和臣民開始改宗伊斯蘭教。以後穆斯林移民不斷涌人,促使當地黑人改信伊斯蘭教,15世紀時建立蘇丹的第一個伊斯蘭教國家——芬吉王國。

伊斯蘭教在東非的傳播,最早可追溯到穆罕默德時代。早期信教的穆斯林因不堪忍受麥加古萊什貴族的迫害,於615年和617年分兩批前往衣索比亞避難。這兩批穆斯林雖然是以避難者的身份去的,但無形中也把伊斯蘭教的思想帶到了這裡,使衣索比亞的國王和大臣們有機會了解伊斯蘭教。7世紀末,倭馬亞時代,一批信奉什葉派的阿曼穆斯林來到這裡,在拉木群島定居下來。8世紀時,又一批什葉派當中的栽德派穆斯林遷入,主要定居在摩加迪沙和蒙巴薩地區。950年,波斯設拉子的一位叫哈桑的王室成員率領一批穆斯林來到桑給巴爾定居。建立基爾瓦城。後來,大批穆斯林商人自北向南占據沿海港口城市摩加迪沙、布拉瓦、馬林迪、蒙巴薩、基爾瓦、莫三比克、索法拉等,伊斯蘭教的影響日增。這些城市發展成為獨立的自治城邦。阿拉伯穆斯林、波斯穆斯林同當地的土著居民相互交往,相互融合以後,形成了二者混血的斯瓦希里人。斯瓦希里語言使沿海各地之間有了共同的交際工具。從而形成了具有伊斯蘭特色的斯瓦希里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