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 本書著者多年從事該領域研究工作,積累了大量的寶貴資料,學術視野開闊。
◆ 精要的資料歸集、清晰的脈絡梳理、鮮明的論點和富於前瞻性的見解,令本書極具參考價值。
◆ 國內第一部該領域的研究著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不僅代表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水平,對日本及其他國家的芥川研究亦將起到推動作用。
作者簡介
邱雅芬 中國文學文學博士,日本文學文學博士,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日本國際芥川龍之介文學會理事、廣東外國文學會理事,曾任日本東海大學、大東文化大學客座研究員。譯有諾貝爾文學獎精品書系《萬延元年的Football》等,著有《芥川龍之介的中國:神話與現實》、《中日傀儡戲因緣研究》。
圖書目錄
緒言
第一編芥川龍之介學術史
第一章文壇明星的誕生:大正時代(1912———1926)
第一節關於“新思潮派”
第二節文學明星的誕生
第三節耀眼明星的升起
第二章追憶、批判與回憶:昭和前期(1927———1944)
第一節文壇明星的隕落與震撼
第二節否定性批評
第三節代表性論著
第三章從批判中解放出來:昭和後期(1945—1989)
第一節戰後初期的肯定性批評
第二節研究的蓬勃展開
第四章走向世界:20世紀90年代以後
第一節時代、社會視野中的新批評
第二節走出日本、走向世界
第五章世界的芥川研究
第一節韓國的芥川研究
第二節美國的芥川研究
第三節歐洲的芥川研究
第四節拉丁美洲的芥川研究
第六章中國的芥川研究
第一節20世紀90年代以前
第二節20世紀90年代以後
第二編芥川龍之介學術史研究
第一章從“一無所有”出發的作家
第一節芥川的生平
第二節芥川的時代
笫三節最後的文人
第二章芥川的東方與西方
第一節芥川與東方文化
第二節芥川與西方文化
第三節芥川的東西文化意識
第三章芥川的傳統與現代
第一節日本庶民文學《今昔物語集》的再發現
第二節回望傳統的詩作
第三節日本現代主義之先聲
餘論對後世日本的影響
附錄一重要文獻
附錄二人名中外文對照及索引
附錄三書、報、刊、篇名中外文對照及索引
序言
在商品化大潮的席捲下,文學的精神品質逐漸流失,取而代之的是商品化、物質化傾向日趨泛濫,這使得我們有必要再次回望經典。僅就日本文學領域而言,日本戰後文學的成就有目共睹,作為亞洲作家,自印度泰戈爾之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先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日本文學走向世界的標誌之一。現在,村上春樹文學正風靡全球,從2006年開始,村上春樹已先後獲得捷克法蘭茲卡夫卡獎、耶路撒冷文學獎、西班牙藝術文學獎等,這是日本當代文學走向世界的又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然而,在當代日本文學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有“日本卡夫卡”之稱的芥川龍之介永遠是一位值得紀念的先行者,這位日本大正文壇的領軍人物、日本短篇小說的旗手,他在激烈的時代轉型期,不惜生命代價,傾力建構包含東西文化精粹,融合傳統與現代要素的純文學殿堂。
芥川的藝術開拓精神隨處可見,其文體包括獨白體、故事體、筆記體、對話體、書信體、議論體、回憶體、警句等。其文學題材包括歷史小說、中國題材作品、基督教題材作品、自傳體風格作品等。然而,芥川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狂躁不安的時代,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登上文壇,在中國旅行期間親歷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狂暴,其文學探索最終敗於狂暴的“時代”,35歲那年他選擇自殺離去,當時日本剛剛經歷了大正、昭和的改元和昭和金融危機,芥川之死震撼了整個日本社會,一代“鬼才”、 不食人間煙火的書齋才子等稱謂成為他揮之不去的標籤,其文學評價因其自殺而跌入低谷。1951年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獎,該影片以芥川的代表作《羅生門》命名,但實際上由其另一部作品《竹林中》改編而成,這是日本電影走向世界的契機,也是芥川文學走向世界的契機之一,芥川文學在日本國內也開始獲得重新評價。
截止2010年為止,全世界已有四十多個國家出版了芥川文學,芥川文學被譯成中文、英語、韓語、俄羅斯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古巴語、越南語等,可謂名聲遠播。2005年中國出版了中文版《芥川龍之介全集》,這是日本之外出版的第一套芥川全集。2006年是芥川文學的又一個騰飛之年,企鵝古典叢書《羅生門 外17篇》在英、美兩國先後出版,這是繼《源氏物語》之後,企鵝古典叢書第二次收錄日本文學名著,且芥川是該叢書收錄的第一位亞洲當代作家。不僅如此,芥川研究也是當今日本近代文學研究領域的一門顯學,其研究態勢可謂盛況空前,僅冷戰後的10年間,日本就出版了大約120部芥川研究著作,其數量已超過夏目漱石研究。在我國學術不斷進步之際,重新審視這位日本近代文學的代表性作家是很有必要的,這不僅可以拓寬學術視野,芥川文學中內含的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等問題亦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本書第一編《芥川龍之介學術史》是對日本及其他國家芥川研究的概述,第二編《芥川龍之介學術史研究》是基於研究史基礎上的芥川及其文學的評論,由“從一無所有出發的作家”、“芥川的東方與西方”、“芥川的傳統與現代”、“對後世日本的影響”四個章節組成,力圖呈現一個具有中國式閱讀特色的芥川及其文學形象。例如,在“從一無所有出發的作家”以文獻為佐證,認為芥川文學“展示了日本傳統走向崩潰的歷程,具有日本傳統輓歌的意味”,芥川本人則具有“日本最後的文人”的色彩,如此研究視角獨具特色,個性鮮明。芥川的“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無疑是芥川文學極為重要的研究課題,但即便在芥川研究成果大量問世的日本,亦尚未見相關研究專著,可見相當一部分研究成果缺乏明晰的問題意識。本書第二篇梳理了芥川文學的“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問題,希望在向學界展示中國式研究視角的同時,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可以說,第二篇四個章節的題名本身就是一個明晰的芥川及其文學的評價坐標。
“重要文獻”是按照日文、中文、韓文、英文的文種順序分類整理的文獻目錄,這是基於各語種研究的繁榮程度排序。本書在按照年代順序進行闡釋的基礎上,顧及全面,同時突出重點,以期做到條分縷析、一目了然,使讀者既能了解芥川龍之介學術史的概況,又能看到各時期主要評論家的不同觀點。本書使用的芥川文本為日本岩波書店1995—1998年版《芥川龍之介全集》,中譯文參照了2005年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芥川龍之介全集》,但在引用時對照岩波全集略有修改。本書還涉及一些舊體中日文漢字,除了由於時代原因而需要保持原貌之外,均採用了現行的書寫方法,以保持全書的統一與規範。對於日文作品、文獻名與中譯名所用文字相同或相近者,為保持文體簡潔,本文不再標出原日文題名。對於日文作品、文獻名與中譯名表記明顯不同者,本文在中文題名後,以括弧注的形式標出原日文作品、文獻題名、出版年月,以便於讀者檢索。
很榮幸有機會參加陳眾議先生倡導的“外國文學學術史研究工程·經典作家系列”項目,使我有機會再次走進芥川文學,接觸芥川那顆純真的心靈。芥川生前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熱愛陶淵明的田園詩、王維的隱逸世界、倪瓚的文人畫,還有寒山、拾得的詩句……對於本書的出版,芥川若天上有知,應該感到分外開心吧。我還要感謝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吳岳添、吳曉都二位先生,他們在項目研究過程中,給予了筆者諸多的幫助。最後我還要感謝譯林出版社為出版包括本書在內的這套叢書做出的努力,相信這套學術叢書的出版有利於促進我國各語種文學研究的進步,同時我還希望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對本書的不足之處予以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