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農曆正月十七,是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一年一度極具神秘色彩的“芒篙節”,數萬民眾匯集該縣大山深處的安陲鄉,與“芒篙”們共跳蘆笙踩堂舞,以祈求今年好運降臨。相傳當地苗族祖先用古樹刻成面具,披著芒篙藤製成的蓑衣,臉上塗抹黑灰扮演“芒篙(野人)”成功抵禦盜賊山匪的侵擾掠奪。從此,“芒篙”就成為當地苗家崇尚的神靈,每年農曆正月十七都要恭請“芒篙”來參與蘆笙踩堂舞,祈求無災無厄,有好運氣。
傳說
傳說在很古遠的年代,苗族祖先居住在深山老林里,時常遭遇盜賊偷竊、侵擾掠奪。他們想了很多辦法都未能倖免。於是,他們找來古樹皮製成面具,用古藤製成蓑衣,在農曆正月十七這天跳起了芒篙舞。盜賊誤以為天神下凡不戰而退。從此,芒篙就成為苗家崇尚的山神。苗族祖先相信藉助面具,獲得了山神偉大而神奇的力量,每年正月十七這天都要舉行儀式迎請山神“芒篙”,跳芒篙舞。
芒篙
芒篙是儺文化的體現。在苗語中,“芒”意為古老、往昔,“篙”意為舊。“芒篙”即指古舊的東西,是帶有原始宗教儀式性質的祭祀樂舞,苗族視其為溝通人與神陰陽兩界的媒介。
芒篙的面具形象均齜牙咧嘴、表情怪誕。苗族祖先根據直接所說或觀察到人死後面目變得扭曲、猙獰、可怕,用描繪面具形象的醜陋表達對祖宗的追思、對祖宗靈魂逝去的敬畏。
芒篙手中的竹棍是神力的象徵,他們不斷揮舞竹棍,藉助竹棍向前撐空翻,向後抵以仰天,蹲、跳、翻、躺,演示功力以此驅魔壓邪、禳災去禍,保護村寨平安。
芒篙扮演者是人品正直、有威信、樂於助人、身體健壯的苗族男性青壯年擔當。扮演者戴著用杉木板雕刻而成的表現不同神情的面具,全身裹扎著青油油的蒿草。
芒篙模擬春耕田、播種、收割等生產動作,是為新一年風調雨順的祈願,模擬攙扶、過橋等生活化的動作,則表現苗族對人際間互助信任、友善關係的讚美以及對和諧社會的頌揚。
芒篙雙手塗黑色的鍋灰,拍拍老年婦幼的手,意味著吉祥賜福,祝福老人健康長壽,祝福婦女越長越漂亮,祝福小孩聰明伶俐、快快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