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害蟲名稱:吸果夜蛾
發生規律
吸果夜蛾白天潛伏,晚間飛進果園危害,利用其銳利的口器吸取即將成熟果實的果汁,致使果實腐爛落果。吸食果汁時先伸出其虹吸式口器在果面尋索,找到適當的位置後,用口器的尖端固定在果皮上不斷左右擺動,數分鐘後其口器即能刺入果肉內取食。取食時間數分鐘至數十分鐘不等,使果實內部組織受到破壞而逐漸腐爛,以至脫落。吸果夜蛾危害後有刺孔,在表皮內外,其刺孔的直徑大小均基本相似,與機械創傷有明顯的區別。吸果夜蛾是丘陵山地果園的重要害蟲之一,種類很多,普遍發生的也有10多種,其中在廣州地區危害最為普遍而又最嚴重的是嘴壺夜蛾。
形態特徵
成蟲
嘴壺夜蛾屬中型蛾子,體身軀肥大多毛,虹吸式口器發達,且其口器喙的前端有穿刺的結構,這與一般蛾蝶類的昆蟲虹吸式口器有明顯的不同。前翅棕褐色,外緣的先端外突成一角,角的內側有一個三角形紅褐色斑,後緣中部內凹,頂角至後緣中部有一深色斜線。後翅單一,沿外緣深褐色。卵:扁球形,散產,初產時黃白色,數小時後卵殼呈暗紅色蘊含紋,孵化前變為灰褐色。
幼蟲
共6齡,除第1齡暗灰褐色外,其餘各齡體均漆黑色。體背各節有或白色斑紋,間雜白色、紅色斑點,變化較大。表面肉質肥大,光滑無毛,老熟時體長約38毫米。腹足(包括臀足)僅4對,行走時弓身如尺蠖狀。
蛹
赤褐色被蛹,在幼蟲所吐的絲和土粒結成的繭中,或將寄主植物的葉片捲成筒狀,蟄伏其中化蛹。
生活習性
嘴壺夜蛾又名桃黃褐夜蛾,在廣州一年發生5~6代,以幼蟲越冬。成蟲白天隱蔽在果園附近灌木叢中蔭蔽處,傍晚飛出活動。趨光性弱,趨化性強,嗜食糖液,危害多種水果,4~6月首先危害枇杷、楊梅、桃、李等,6~7月危害芒果、黃皮,8月下旬開始危害早熟柑橘品種,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盛發期,繼續危害柑橘類果實,11月下旬蟲口密度下降。當氣溫在10℃以下或風力在4級以上時停止活動,在無風悶熱的晚上危害猖獗,多食性,能以多種野生花果為蜜源補充營養。產卵活動多在上半夜。幼蟲亦多食性,但偏喜防己科植物(獨腳烏桕),多在葉背取食,3齡以後畏光,於上午10時左右遷至附近雜草或淺土中隱蔽,下午4時以後再遷回寄主上。在廣州地區的7~8月,卵期3~4天,幼蟲期20~22天,蛹期約10天,成蟲期7~8天。
防治方法
吸果夜蛾晝伏夜出,在防治上有一定的難度,可按照其生活習性,採取相應的綜合農業措施,方可奏效。首先,要清除果園附近的灌木叢,尤其是防己科植物,以壓低幼蟲的蟲口密度,減少成蟲藏匿場所;在果實開始著色成熟時,發現吸果夜蛾危害,可用人力於黃昏後到果園捕殺,持手電筒照射樹冠,因吸果夜蛾的複眼會反射出青光,易於發現;利用吸果夜蛾的畏光性,在果園中設定40瓦的螢光燈,每畝兩支,可收到拒避的作用;在果實成熟前套袋護果,更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防禦措施。此外,也可用誘殺成蟲的辦法,將成熟的落果去皮後,浸於90%晶體敵百蟲30倍液、30%苯腈磷或40%苯溴硫磷等藥液中,數分鐘後取出,掛在樹上,有誘殺成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