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賽尼派

艾賽尼派,此派名稱來源不詳,根據希臘文Essenoi可能指“虔誠者”。這一派的成員主要為下層民眾,包括農牧民階層,他們的經濟地位低下,信仰虔誠,所以是瑪喀比起義的主要力量。在起義勝利以後的年代裏,他們的經濟地位並沒有得到改善,反受到當權者的迫害。他們因而悲觀失望,成群避居於偏僻山村和死海沿岸,建立互助集體社團,過樸素的集體勞動生活,注重虔修祈禱,殷切盼望救世主“彌賽亞”的來臨,實行比法利賽派更嚴格的禁慾生活。法利賽人不離開社會,不離開聖殿,而艾賽尼派兩者都脫離了,他們認為聖殿崇拜已經形式化甚至腐化了,完全世俗化了。艾賽尼派反對世俗的奢華安樂,主張過淡泊清貧的生活,嚴守安息日,安息日不做一點工作,全部時間用作禱告、默想與讀經。宗教虜誠與對政治社會的態度,決定了艾賽尼派對猶太宗教特權者和希臘、羅馬政權的統治者懷有強烈的反抗情緒。

自西元前2世紀至西元1世紀流行於巴勒斯坦的猶太教派。由小型修道院團體形成,會員恪遵摩西律法,嚴守安息日,與世隔絕,在耶路撒冷不採寺廟膜拜,靠自己的勞力支撐。通常將婦女排除在外。「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被可能認為是艾賽尼派所寫成、複製和收集的。
賽尼派(Essenes):此派名稱來源不詳,根據希臘文Essenoi可能指“虔誠者”。這一派的成員主要為下層民眾,包括農牧民階層,他們的經濟地位低下,信仰虔誠,所以是瑪喀比起義的主要力量。在起義勝利以後的年代裏,他們的經濟地位並沒有得到改善,反受到當權者的迫害。他們因而悲觀失望,成群避居於偏僻山村和死海沿岸,建立互助集體社團,過樸素的集體勞動生活,注重虔修祈禱,殷切盼望救世主“彌賽亞”的來臨,實行比法利賽派更嚴格的禁慾生活。法利賽人不離開社會,不離開聖殿,而艾賽尼派兩者都脫離了,他們認為聖殿崇拜已經形式化甚至腐化了,完全世俗化了。艾賽尼派反對世俗的奢華安樂,主張過淡泊清貧的生活,嚴守安息日,安息日不做一點工作,全部時間用作禱告、默想與讀經。宗教虜誠與對政治社會的態度,決定了艾賽尼派對猶太宗教特權者和希臘、羅馬政權的統治者懷有強烈的反抗情緒。1947年在死海沿岸一些洞穴中發現一批古代文獻(即《死海古卷》)以及後來在鄰近的庫蘭(Qumran)地區發現古代社團聚居村落的遺址,可能就是艾賽尼派當年活動留下來的蹤跡。
艾賽尼派生活於僻村荒野,不與現實社會接觸,因此新約中對他們毫無記載。只是記載曠野之中出現了一個施洗約翰,他“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馬太福音》3:4)。這個施洗約翰倒有點具備了艾賽尼派生活風度的特點。但沒有證據可以斷定施洗約翰就是一個艾賽尼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