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中文名:赫茨普龍外文名:Hertzsprung
別名:Ejnar
國籍:丹麥
出生地:腓特烈斯貝
出生日期:1873
逝世日期:1967
職業:天文學家
畢業院校:哥本哈根綜合工學院
簡介
赫茨普龍(1873~1967)Hertzsprung,Ejnar丹麥天文學家。1873年10月8日生於腓特烈斯貝,1967年10月21日卒於羅斯基勒。1898年畢業於哥本哈根綜合工學院,起初熱心於照相化學,1902年轉向天文學,並在丹麥一小天文台工作。1909年任德國波茨坦天體物理台高級天文學家,1919年任荷蘭萊頓天文台副台長,1935年任台長。1945年退休後返回丹麥。1905~1907年提出存在巨星和矮星兩類光度截然不同的恆星,1911年發表昴星團和畢星團的顏色-星等圖,與兩年後美國天文學家H.N.羅素獨立繪製的光譜-光度圖本質上一致。這種圖後來被命名為赫茨普龍-羅素圖,簡稱赫羅圖或HR圖。赫羅圖的建立有力地推動了恆星演化理論的發展。1911年確認北極星是一顆變星,並精確測出其光變幅度為0.171星等。在1912年美國女天文學家H.S.勒維特發現小麥哲倫雲內變星的變光周期與視星等的關係後,他指出這些變星是造父變星,並在1913年定出了周光關係的零點,從而導致了造父視差法的建立。1922年他發現赫羅圖中巨星序與主星序之間存在一個空區,稱赫茨普龍空區。1911年,赫茨普龍注意到北極星亮度的微小變化,並證認為造父變星。1913年,他根據勒維特於1912年發現的造父變星光變周期和亮度之間的關係,利用幾顆銀河造父變星的絕對星等,定出造父變星的周光關係。他根據小麥哲倫雲中的造父變星的光變周期和視星等之間的周光關係求得這個星雲的距離。由此,人們得到一個有力的手段來推求任何含有造父變星的天體系統的距離。他最早提出絕對星等的概念;1905年提出恆星有巨星和矮星之分。1913年他以統計視差的方式對數顆造父變星的距離進行研究[1]。他還注意到了恆星顏色和亮度之間的關係,他的這個發現最初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美國天文學家亨利·諾利斯·羅素髮表了他的發現之後,人們才重視起他的研究成果,也因此,恆星光譜光度圖被稱為赫羅圖。
1967年在丹麥羅斯基勒去世。
發現小行星數目:
小行星1627Ivar1929年9月25日
小行星1702Kalahari1924年7月7日
天文學家拾遺
天文學家是研究天文學、宇宙學、天體物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科學家。因為有些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對天文理論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所以下面的列表中也包括這些人。以天體以及天體運行規律為研究對象的成功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