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人

艾人

艾人,古代漢族端午節門飾,流行於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區。每逢農曆五月初五,民間採集艾草紮成人形掛在大門或房門上,認為可辟毒氣,以後歷代相沿成欲俗。與紀念屈原有關。汨羅江畔的老百姓至今還流傳著“五月五日午,屈公騎艾虎,手持菖蒲劍,驅魔歸地府”的民謠。

簡介

艾人 艾人

★艾人、艾虎與紀念屈原有關。汨羅江畔的老百姓至今還流傳著“五月五日午,屈公騎艾虎,手持菖蒲劍,驅魔歸地府”的民謠。端午節,有的用艾束為人形,稱為“艾人”,懸掛在門上,有的用艾做成虎,稱之曰“艾虎”,佩戴在身上。這種風俗由來已久,晉代宗懍就有“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忌門戶上,以禳毒氣”的記載。《山堂肆考·宮集》卷十一曰:“ 端午以艾為虎形,或剪彩為虎,粘艾葉以戴之”。另外,有的還以此做成香包。大都由青年婦女利用布料、綢料做成一個個小荷包,內裝用紅紙包著的沉香粉,系在孩子身上香噴噴的,寓驅邪消災,健康成長之意。

★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另外,有關節日裡懸掛艾葉菖蒲的傳說很多,如:黃巢造反屠城,百姓掛艾逃難,神仙助民驅趕水怪等,詳見起源傳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