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聞一多創作現代詩]

《色彩》是近現代愛國詩人聞一多創作的一首現代詩。它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詩,詩人通過大膽想像,賦予顏色以各種象徵意義,從而揭示色彩的價值,說明生命便是色彩的結合,表達了對七彩生命的熱愛之情。全詩綜合運用了比喻、象徵、排比等修辭方法,極富於熱烈、奔放的感情基調。

作品原文

色彩

生命是張沒價值的白紙,

自從綠給了我發展,

紅給了我熱情,

黃教我以忠義,

藍教我以高潔,

粉紅賜我以希望,

灰白贈我以悲哀;

再完成這幀彩圖,

黑還要加我以死。

·

從此以後,

我便溺愛於我的生命,

因為我愛他的色彩。

創作背景

聞一多於1922年赴美深造,學習繪畫和文學,清華九年的美式教育和留美三年的藝術研究,使他既受到了唯美主義藝術思潮的影響,也培養了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1923年9月,聞一多的第一部詩集《紅燭》出版,《色彩》即為其中的一篇,是其中表現為唯美傾向穠麗的作品,《色彩》也是對超然一切之上的“色彩”的崇拜。在聞一多身上,流淌著民族文化的血液,具有堅定的個人生命信念和對現實的執著追求,而在現實中,《色彩》所描述的這種強烈的生命感受,就是詩人當時對現實的理解與抒寫。

文學賞析

聞一多在《色彩》中,將繪畫中的色彩引詩歌,將抽象的生命予以不同的色彩,從而讓人們在閱讀時產生豐富的聯想與不盡的遐想。以色彩代替某一事物或觀念,使色彩具有象徵意義,這是自古有之的文化現象。中國古代神話有五天帝之說,認為青帝主東,赤帝主南,黃帝主中,白帝主西,黑帝主北。於是,便以青色代表東方,赤色代表南方,黃色代表中央,白色代表西方,黑色代表北方。“青、赤、黃、白、黑”五色被奉為正色,尤以黃色為高貴。在現代生活中,色彩詞的象徵意義也運用得越來越廣泛。現代派繪畫,由於重自我、重體驗、重表現,色彩的象徵性是非常突出的。聞一多是個畫家,曾受西方意象派的影響,早期詩中多運用色彩的象徵意義。綠色(發展),是小草發芽的顏色;紅(熱情),是太陽的顏色,是火的顏色,是心臟的顏色,它象徵著生命的熱情、執著、溫暖;黃色(忠義),是高貴寧靜的色彩,是君王喜歡的顏色,與忠誠密不可分;藍色(高潔),是大海、天空的顏色,象徵寬廣、博大、高潔;粉紅(希望),是花蕾的色澤,象徵燦爛、美好和希望;灰白(悲哀),是枯木、冷鐵的色澤,象徵失意、冰冷、悲哀;而黑色(死亡),是灰燼、煤炭的色澤,它肅穆、莊重,通常象徵生命的死亡和結束。由綠到黑,生命正好經歷了由生到死的過程。

《色彩》運用了比喻、象徵、排比等修辭方法。另外,詩人的想像力主要表現在前面九行詩中。給人豐富的想像力,讓人思考,啟發人們應該以認真的態度來對待生命。

詩歌中,生命的“色彩”有深刻的哲理。色彩點染原本蒼白的世界,令世界五彩繽紛;色彩象徵人生的喜怒哀樂,令人的生命和情感變得更加豐富而有價值。詩人用色彩比喻生活中的各種品格和情緒,甚至死亡,它告訴讀者:生命中不僅有希望也有失望,有快樂也有悲哀;生命不僅意味著活著,同時也意味著死亡。生命既然有“悲哀”,並且黑要“加我以死,詩人為什麼還說“從此以後,/我便溺愛於我的生命?/因為我愛他的色彩”。這一點,正是這首詩思想表達最閃光、最辯證的地方,它完整地表達了詩人對生命意義的看法:生命本身是一張“沒價值的白紙”;生命只有擁有各種顏色,即有喜也有憂,有希望也有失望,才有意義;生命不僅意味著活著,同時也意味著死亡;尤其是有了死亡,人們才會更加珍惜生命,才會執著地追求發展、熱情、忠義、高潔和希望,才能以正常心態看待生命中的悲哀,坦然面對生命中的死亡。總之“色彩”點染了原本蒼白的世界,令世界五彩繽紛;“色彩”象徵人生的喜、怒、哀、樂,令人的生命和情感變得更加豐富而有價值。

詩歌作為視覺藝術,本身就要求追求繪畫美。從美學現象上看,詩與畫都要求形象簡約、構圖清晰、色彩鮮明,尤其是都要求具有意境美,然而詩歌的意境美不能離開語言形象和辭藻修飾。辭藻繁豐,色彩絢麗是聞一多詩歌的一大藝術特色。聞一多注重語言的色彩感,在當時是很引人矚目的。他把繪畫中的色彩作為創造詩形美的一種藝術手段,使詩寫得更具有直觀性。他從李義山和濟慈的詩中獲得啟發,認為好詩必須“有濃麗繁密而且具體的意象”。減克家說:“聞先生的詩,有斑斑爛爛,使人目迷五色的感覺。”這是因為聞一多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先是學繪畫,後來才把興趣轉移到文學方面來。懂得這一點,足以說明他詩里何以色彩如此鮮亮。聞一多憑著畫家對於色彩的敏感與熱愛,表達出生命的意義。

名家點評

現代詩歌評論家葉櫓《現代哲理詩》:詩人以種種“色彩”喻人生的豐富複雜,正視“黑還要加我以死亡而後才能“完成這張彩圖”的現實,對生命可謂既珍惜又豁達,全無忸怩作態的無病呻吟,也沒有那種聲嘶力竭的昂首嚎叫,但卻使人感到他是在抒發實實在在的對於生命的感受。

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王小林《傳播·影響·接受 中國現代作家與美國文學》:在《色彩》一詩中將各種色彩都引入詩中,每一種色彩構成一個聲部,全詩則成為一個色彩的大合唱。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修已《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在《色彩》中,色彩象徵著美,代表人的各種情感,詩人認為這是生命的價值。有了美,生命才是可愛的、珍貴的,值得“溺愛”的。他的詩高唱為藝術而獻身的精神。

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辨,號友三,湖北浠水人。詩人、學者、民主鬥士,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掌校,喜讀讀中國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總稱《二月聲漫記》。同時創作舊體詩1919年,“五四”運動中,積極者加學生運動,被選為清華掌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學生聯合會。1920年4月,發表第一篇自話文《旅客式的學生》。新詩集《紅燭》、《死水》是現代詩壇經之作,他對《周易》、《詩經》、《莊子》、《楚》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濃著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身正氣,抗戰期間著八年,1946年夏在昆明遇身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