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浩高中

商丘市第二高級中學新校(華僑良浩高級中學)是由印尼著名愛國華僑宋良浩先生捐資興建的一所全日制重點高級中學,學校占地面積315畝,總建築面積72000平方米,可容納學生6000人,設定120個教學班。

基本信息

簡介

商丘市第二高級中學新校(華僑良浩高級中學)是由印尼著名愛國華僑宋良浩先生捐資興建的一所全日制重點高級中學。校址位於神火大道南端東側,北距北海大道3000米,南鄰商永南路,東靠105國道,交通方便,地勢平坦。學校占地面積315畝,總建築面積72000平方米,可容納學生6000人,設定120個教學班。
該校本著“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有利教學、方便管理、突出特色、爭創一流”的原則進行建設。主要建築物有:教學樓3棟,學生公寓樓5棟,辦公樓、實驗樓、圖書館樓、學術交流中心、大型學生餐廳各1棟。標準化操場等設施,總投資為6561萬元。
屆時,商丘市第二高級中學(華僑良浩高級中學)將是一所環境優雅、布局合理、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現代化高級中學,也是一所美化、綠化、淨化和現代化相配套的花園式文明學校。該校將繼續確立“質量立校”意識,繼續實行縱向動態管理和教師教學績效動態管理相結合,提高教與學的兩個積極性,2005年
成為省級示範性重點高中。
栽上梧桐樹,自來金鳳凰。今年三四月份到商丘市第二高級中學應聘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已有一百餘人,其中40%已本著雙方自願的原則簽訂了協定書。另外,還有一些外省、市的優秀人才,也紛紛前來考察、簽約。該校在師資建設上將本著“內強自身素質、外引優秀人才”的宗旨,組建一支高學歷、高水平、高素質、高效率的教師隊伍。
嚴師出高徒,合格+特長。有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嚴格的管理機制,對學生的整體發展和個性張揚必將大有裨益。該校在堅持為高等學府輸送大批優秀人才的基礎上,努力培養特長生,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為社會造就一批合格+特長的實用人才。
商丘市第二高級中學(華僑良浩高級中學)將是學子們成才的理想搖籃,是成功者登堂入室的階梯。

二高輝煌歷程

商丘丘市第二高級中學的前身是河南省立商丘中學。於1905年(光緒31年)成立,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的“應天書院”遺址上。當時名為歸德府中學堂,知縣薛鴻先兼任管理員(堂長),歸德府經歷司李耀樞兼任教務長,鹿邑縣稟生閻扶南任庶務 (即總務主任) 。當年共招學生41名,學制4年。
1911年(民國元年)學堂遷至舊試院,改為河南省立商丘中學,占地10畝零5厘,學生3班。1921年(民國10年)3月改為河南省第三中學,有學生4班。 1927年(民國16年)8月改為河南省立第二中學,學制改為3年。1933年擁有國中三個年級,每年級兩班,共187人,是年暑假後改為河南省立商丘中學並在鎮台衙門增設了高中部,招收高中一年級新生1個班,1934年(民國23年)又招收新生兩班,1935年(民國24年)再招收新生兩班,商丘中學成為完全中學,高中學制3年。
後因日寇入侵,1938年(民國27年)1月,在校長王德明的領導下,學校遷至淮陽。高中部借用淮陽師範的一部分房子,國中部借用當地一私立國中為校址。7月因豫東淪陷,學校遷至魯山。11月武漢失守,豫南各縣淪為戰區,學校又遷至浙川城西80里處的黃河街,後因部分草房起火,又遷至縣東,50里處的馬鐙。 1945年(民國34年)春,因敵偽進犯豫西,師生先後逃亡到西安、寶雞等地。日本投降後,當年12月,由劉欣安老師帶領師生回到原址復校。
解放前夕,高中奉令南遷浙江義烏縣佛堂鎮。1945年5月返商。1949年,省立商師、縣立師範附屬國中班、私立粹英中學併入,名為商丘中學。 1950年,歸德中學併入。1953年商中遷往商丘市西南郊,高中部單獨建制為河南省立商丘第一高級中學,國中部單獨建制為河南省立商丘第二初級中學。
1956年,河南省商丘師範遷出縣城,商丘二中遷至商師原址。學校擁有三個年級,14個班,呂運起為校長。
1958年大躍進時,這裡改為綜合學校一部。1959年又恢復原校,崔明軒任黨支部書記,朱雲松任副校長。1961年四中併入後,改為商丘縣一中,學校被地、縣定為重點中學,李思明、李端、郭嗣榮、范興俠、安中先、朱初基、陳傳坤相繼為校長。
1961年,改名為河南省商丘第二高中,遷往二師校址,有16個班,533人。
1969年,在停辦後的新一中校址,以原二高和新一中的教師為基礎重新組建成商丘縣五七中學,該校為完全中學。1978年,停止招收國中生而改名為商丘縣第一高級中學。校長楊明光任黨支部書記,後陳一齋為校長。
1985年,老領導離任,原副校長沙運啟任校長,原副校長王聖位任黨支部書記。
1998年3月,商丘地區撤地設市,學校更名為商丘市第二高級中學,米繼堂任校長,劉金齋任黨總支部書記。
原來的商丘市二高已在2004年更名為商丘市華僑良浩高級中學,簡稱良浩高中.
2005年升級河南省示範性重點高中
2006年劉金齋升任校長。
宋良浩先生部分簡介及貢獻:
宋良浩先生1932年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南嶼鎮江口村,1948年隨父親飄洋過海到台灣、印尼等地創業、發展。在幾十年的奮鬥中,他和兄弟們同心協力,奠定了宋家紡織業的基礎。後來他分別在台北、景美、桃園等地開設染織廠、服裝製衣廠、毛衣廠、合成纖維毛紡公司等。
在海外幾十年,宋良浩先生一直沒有忘記生他、養他、育他的故鄉。2000年11月,來祖籍地商丘尋根拜祖的宋良浩先生與睢陽區建立了深厚感情,他捐資400萬元重建了宋氏始祖微子祠,又先後捐資4000多萬元在睢陽區、梁園區和柘城縣建成20多所中國小校,為12000多名學生改善了學習和生活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