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當時名為歸德府中學堂,知縣薛鴻先兼任管理員(堂長),歸德府經歷司李耀樞兼任教務長,鹿邑縣稟生閻扶南任庶務 (即總務主任) 。當年共招學生41名,學制4年。
1911年(民國元年)學堂遷至舊試院,改為河南省立商丘中學,占地10畝零5厘,學生3班。1921年(民國10年)3月改為河南省第三中學,有學生4班。 1927年(民國16年)8月改為河南省立第二中學,學制改為3年。1933年擁有國中三個年級,每年級兩班,共187人,是年暑假後改為河南省立商丘中學並在鎮台衙門增設了高中部,招收高中一年級新生1個班,1934年(民國23年)又招收新生兩班,1935年(民國24年)再招收新生兩班,商丘中學成為完全中學,高中學制3年。
後因日寇入侵,1938年(民國27年)1月,在校長王德明的領導下,學校遷至淮陽。高中部借用淮陽師範的一部分房子,國中部借用當地一私立國中為校址。7月因豫東淪陷,學校遷至魯山。11月武漢失守,豫南各縣淪為戰區,學校又遷至浙川城西80里處的黃河街,後因部分草房起火,又遷至縣東,50里處的馬鐙。 1945年(民國34年)春,因敵偽進犯豫西,師生先後逃亡到西安、寶雞等地。日本投降後,當年12月,由劉欣安老師帶領師生回到原址復校。
解放前夕,高中奉令南遷浙江義烏縣佛堂鎮。1945年5月返商。1949年,省立商師、縣立師範附屬國中班、私立粹英中學併入,名為商丘中學。 1950年,歸德中學併入。1953年商中遷往商丘市西南郊,高中部單獨建制為河南省立商丘第一高級中學,國中部單獨建制為河南省立商丘第二初級中學。
1956年,河南省商丘師範遷出縣城,商丘二中遷至商師原址。學校擁有三個年級,14個班,呂運起為校長。
1958年大躍進時,這裡改為綜合學校一部。1959年又恢復原校,崔明軒任黨支部書記,朱雲松任副校長。1961年四中併入後,改為商丘縣一中,學校被地、縣定為重點中學,李思明、李端、郭嗣榮、范興俠、安中先、朱初基、陳傳坤相繼為校長。
1961年,改名為河南省商丘第二高中,遷往二師校址,有16個班,533人。
1969年,在停辦後的新一中校址,以原二高和新一中的教師為基礎重新組建成商丘縣五七中學,該校為完全中學。1978年,停止招收國中生而改名為商丘縣第一高級中學。校長楊明光任黨支部書記,後陳一齋為校長。1985年,老領導離任,原副校長沙運啟任校長,原副校長王聖位任黨支部書記。
1998年3月,商丘地區撤地設市,學校更名為商丘市第二高級中學,米繼堂任校長,劉金齋任黨總支部書記。
2004年因著名愛國華僑的慷慨資助得以建成現代化高中遂增名為商丘市華僑良浩高級中學,簡稱良浩高中.占地315畝,主體工程包括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圖書館、學術交流中心、餐廳、學生宿舍等13棟建築,總面積7.2萬平方米。商丘華僑良浩高級中學的投入使用,改善了睢陽區高中的辦學條件,為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06年劉金齋升任校長。
二高簡介
商丘市第二高級中學,始建於1905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是原商丘縣第一高級中學。2003年印尼著名愛國華僑宋良浩先生無償資助3000萬元,學校多方籌資8000萬元,投資上億元興建了商丘市二高新校區。為紀念宋先生的無私善舉,學校又名商丘華僑良浩高級中學。學校占地315畝,擁有師生13000人,156個教學班,是河南省為數不多的萬人省級示範性高中。2007年跨入中原名校行列。
一流的育人環境
學校位於神火大道南段東側,北有市府、南靠三環、東依蔡河、西鄰大道,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可容納萬人的校前廣場,國旗飄揚,噴泉吐練,名人雕塑,盡在其間,“三風”(校風、學風、教風)醒目,警標赫然,綠草如茵,花枝招展,風景如畫,花園一般,充滿著無限生機,引發人們積極進取。校內樓群林立,四區分明。天井式行政辦公樓便於各處室協同作戰;連廊相接的三座教學樓,為師生的工作與學習提供了方便;六棟兩向相對的學生公寓,巍峨壯觀;四百米環形跑道的標準體育場,讓學生揮灑青春,激情飛揚。
先進的辦學設施
學校各種教育教學設施齊全。三座連廊相接的教學樓,遙相呼應,氣勢恢宏,整潔有序,窗明几淨。實驗樓內,標準化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各六個,設施齊全,水平領先,均達到國家一類標準。圖書樓藏書20餘萬冊,資料齊備,查閱方便。大型的學生餐廳,可容納10000餘名師生同時就餐。各種小吃,花色齊全,經濟實惠,物美價廉。8棟學生公寓樓,兩兩相對,互動生輝,整潔衛生,有序規範。大型體育運動場,綠草如茵,場地齊全,體育健兒,搏擊藍天。美術畫室、書法課堂、舞蹈排練廳、音樂練歌房,為師生張揚個性,發揮特長,專業深造,實現夢想,提供了良好的競技場。微機室、校園網、多媒體報告廳、文藝活動排練場,讓世界離我們更近,讓優秀教育資源為我們共享。
前衛的辦學理念
學校確立了“高站位決策、低重心運行、走動式管理、近距離服務”的辦學理念;以“基礎教育+個性特長、創中原名校”為辦學目標;以“服務學生、提升素質、培養人才、奉獻社會”為宗旨,尊重差異,彰顯個性,不求“人人成名”,但求“個個成材”,一改過去單一追求文化課升學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2008年以來,特色教育效果顯著,高考升學率連年大幅度增長。2014年我校報考考生近6000人中,藝體生就有2400名,占近40%。藝體類專業考試過本科線2168人,過關率達90%以上,使原本升學無望的一大批同學,通過特長發展,實現了自己的大學夢想。
雄厚的師資隊伍
學校按照“師德高尚、業務精良、治學嚴謹、敬業愛崗”的標準,著力打造強硬的師資隊伍。目前,擁有500餘名專職教師,全部達到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研究生和在讀研究生68人,省學科帶頭人和技術拔尖人才78人,特級教師3人,商丘名師12人,高級教師186人,一級教師225人。榮獲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師和優秀輔導教師稱號者156人。參加商丘市首屆和第二屆教師技能大賽的24名老師,全部榮獲一等獎。其中喬松濤老師榮獲首屆大賽全市英語組第一名;張玉峰老師榮獲第二屆全市物理組第一名。
科學的常規管理
學校重視制度建設,加強常規管理,學校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學化、規範化和精細化。嚴謹的門禁制度,要求師生憑證出入,以確保師生安全和教學秩序穩定;中層領導選聘上崗,校內競爭;招聘教師、擇優錄用;開展評教、優勝劣汰;積效工資、有輕有重;領導帶班,班主任簽到,實行考核,每月一評;行管政績,民主評議;堅持月考,促進成績。設立獎學金,重獎優秀生,“良浩扶貧基金”資助家中貧困的學生,每月生活費200元,全年2400元,三年7200元,基本解決貧困生的衣、食、住、行。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充滿溫馨的人情關懷,不僅使學校井然有序,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師生的積極性。整個學校呈現出了蓬勃向上、奮力爭先的良好局面。
多彩的校園生活
學校注重素質教育,在加強文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專業課培訓。冬季越野賽、全民健身活動、師生文藝匯演、勵志感恩報告會、學生經驗交流會、知識競賽及辯論會,讓同學們強身健體、展示才華、學會感恩、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競爭意識和思想道德素質。校廣播站,每天給師生傳達信息和溫暖;校文學社,一批批青年才俊青出於藍;練歌房內歌聲嘹亮,排練廳里舞姿蹁躚;美術畫室世界多彩;書法講堂,神筆飛揚;體育場內,激情飛揚;桌球台、兵來將擋。報告廳里,名家講座;多媒體前,實驗繁忙。一次次活動,激勵我們一步步奮進;一個個版面,記載著我們一次次成長。這真是:二高校園多精彩,學子成長大舞台。
豐碩的教育成果
商丘市二高自辦學以來,已為國家和社會培育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原中央紀委委員、常委、副書記張樹田,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石秀詩,國家財政部副部長王軍,科學名家秦維聰、邵正元、劉傑,大學教授閆鳳鳴(北大)、劉玉龍(清華)、張元偉(美國耶魯大學)等。2007年高考本科上線1413人,兩個北大、一個清華,創造了市二高百年神話;2008年高考1709人,有6位同學分別達到北大、清華錄取分數線;2009年高考本科上線2544人,比2008年增長38%,升學率達52.4%;2010年高考本科上線3573人,位居全市第三位,比2009年又增加1029人,本科上線率達到60.5%,位居全市第二位。2009至2010年度第二學期全市統考,高一、高二成績名列全市前茅,其中全市高二文科前10名學生中,該校就有3人。
廣泛的社會讚譽
先進的辦學理念、優越的辦學條件、科學的常規管理、雄厚的師資隊伍、真誠的服務意識、驕人的辦學佳績,贏得了政府的嘉獎、家長的好評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學校先後被評為省級“德育工作先進校”、“示範性高中”、“文明學校”、“河南省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學校”、“課改實驗先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評估先進學校”;市級“先進單位”、“教師技能大賽先進學校”、“教育教學評估先進學校”、“行風評議先進單位”、“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和商丘形象“十佳學校”。
宋良浩簡介
宋良浩先生1932年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南嶼鎮江口村,1948年隨父親飄洋過海到台灣、印尼等地創業、發展。在幾十年的奮鬥中,他和兄弟們同心協力,奠定了宋家紡織業的基礎。後來他分別在台北、景美、桃園等地開設染織廠、服裝製衣廠、毛衣廠、合成纖維毛紡公司等。
在海外幾十年,宋良浩先生一直沒有忘記生他、養他、育他的故鄉。2000年11月,來祖籍地商丘尋根拜祖的宋良浩先生與睢陽區建立了深厚感情,他捐資400萬元重建了宋氏始祖微子祠,又先後捐資4000多萬元在睢陽區、梁園區和柘城縣建成20多所中國小校,為12000多名學生改善了學習和生活條件。
學校建築
1. 學校2011年新建好的橡膠操場
2. 這是校園大門的噴泉,每當開時很好看。
學校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