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岡山合戰

永正8年8月23日,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稙的擁立者大內義興與細川高國同前將軍足利義澄的擁立者細川澄元間為爭奪幕府政權和細川氏家督地位而爆發的一場戰爭。大內、細川聯合軍取勝。

永正4年(1507),永正錯亂和兩細川之亂先後爆發。乘著細川氏陷入混亂,周防的戰國大名大內義興擁立足利義材上洛。永正5年(1508),企圖奪取細川氏家督地位的細川高國也起兵呼應。細川澄元和足利義澄戰敗,澄元逃往阿波。足利義材恢復將軍職位改名足利義稙,政權由大內義興和細川高國共同把持。

永正6年(1509),澄元發動反擊企圖復權,再敗逃亡。

永正8年(1511),在積蓄了2年力量後,細川澄元糾集畿內的勢力再度反擊進攻京都。足利義稙逃亡丹波並集合勢力重返。京都局勢緊迫。細川澄元方主將在丹波和山城間的要衝船岡山布陣。當時,大內義興動員了西國大部分大名包括尼子經久和毛利興元等,兵力遠勝過細川澄元方,而且澄元方的援軍赤松軍被阻於北攝津的伊丹城,澄元方形勢已然不利,再加上遭到夜襲,主帥細川政賢陣亡,最終崩潰。足利義稙重回京都。

細川家長期的動亂大大削弱了自身實力。即使是戰爭的勝利方大內義興和細川高國等人也沒有實質性的受益,細川高國雖然被任命為細川氏家督,但很快與足利義稙產生分歧,雖然追放了足利義稙,其後很快被細川晴元打敗。大內義興在這之後7年都忙於京都事務,致使領地局勢不穩,尼子氏乘機發展,這為後來尼子氏與大內氏長期的戰爭埋下了隱患。

史籍對這場戰役記述較少,從之後的情況看,其歷史意義大於戰略意義。一般認為應仁之亂拉開了戰國的序幕,但從應仁之亂到此戰的一段時間裡,戰國的環境相對還是平穩的,而此戰後,各大名獨立性進一步加強,戰爭也愈演愈烈,使日本進入了一個更為多紛爭的亂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