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航空火箭,從飛機上發射,以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非制飛彈藥。亦稱航空火箭彈。它由引信、戰鬥部、火箭發動機和穩定裝置等組成,是由載機空中發射、攻擊空中或地(海)面目標的制導或非制導火箭武器,主要從懸掛在機身或機翼下面的發射器發射,一般彈體比較小巧,發射器呈流線型。 航空火箭的射程一般為7~10公里,最大速度M2~3。
分類及特點
按用途可分為空空火箭、 空地火箭和空空、空地兩用火箭(見火箭)。
空空火箭的彈徑一般為50~70毫米,用於攻擊速度低於750公里/小時、相距1000米左右的空中目標;
空地火箭的彈徑為70~300毫米,多用於攻擊裝甲車輛;
空空、空地兩用火箭的彈徑為70~127毫米。大彈徑的航空火箭,已被機載飛彈所取代。航空火箭同航空機關炮相比,射程遠、威力大,但命中機率低。它裝在飛機掛載的發射器中,一架飛機一般掛2~4個發射器,每個發射器裝7~32枚。航空火箭與瞄準設備、發射裝置配套使用,可單發或連發發射。
研發背景
1916年,法國首先使用空空火箭攻擊德國系留偵察氣球,取得明顯的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蘇、德、英等國的作戰飛機,也大量裝備航空火箭,用以攻擊空中目標。20世紀60~70年代,美國在越南、高棉大量使用了航空火箭,主要攻擊地面目標。到80年代初,航空火箭已有多種型號,除使用殺傷爆破、 破甲、 多用途子母彈、“箭霰” 戰鬥部外, 還使用煙幕、照明、無源干擾等特殊用途的彈頭。空空火箭由於命中機率低,在空戰中使用的越來越少,但空地火箭已成為飛機,特別是武裝直升機對地攻擊的重要武器。
發展與套用
1、1933 年末,世界上第一款實戰化航空火箭彈RS-82型82 毫米火箭彈在蘇聯服役,射程達5000 米以上,在當時實屬罕見。二戰期間,航空火箭彈普遍裝備各國空軍,但由於掛載它以後飛機重量和阻力都大大增加,不利於空中機動格鬥,所以各國主要把它裝在攻擊機上,用於對地面堅固目標的攻擊。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又發展了專門的“火箭截擊機”,即攜帶有多發聯裝火箭發射巢的高速飛機,可發射密集的火箭彈,使之形成大面積彈幕,用以攔擊攜帶核彈的敵方轟炸機。上世紀60 年代,空空飛彈技術日益成熟,射程遠不及飛彈、只靠“瞬間火力覆蓋”來消滅對手的航空火箭彈,逐漸淡出“空戰武器掛載清單”,轉而投身對地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上,專門用於空中對地火力壓制。從上世紀60 年代至今,俄空軍和陸軍航空兵的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普遍掛載UB-16-57 和UB-32-57 系列火箭發射巢,用於發射S-5 系列無控火箭彈。該火箭彈採用雙基高能裝藥,最大射程5000 米。S-5 火箭彈有多種類型,其-戰鬥部分為高爆型、破甲型、燃燒型、預製破片型等。在如今的利比亞內戰現場,反對派武裝把墜毀的卡扎菲政府軍的俄制米24 直升機遺留的UB-32-57 火箭發射巢裝到豐田皮卡上,充作火箭炮替代品。
俄羅斯的S-24 無控火箭彈,其彈徑達240毫米,由於它飛行距離較遠,飛行員在狹窄的山谷中可以從容發射,然後安全撤離。S-24 能夠擊穿厚厚的夯土層和亂石堆,輕鬆消滅隱藏在裡面的火力點,它爆炸後可產生 4000 塊碎片,毀傷半徑達300~4C0 米。雖說是無控,但S-24 的打擊精度不亞於飛彈,從2000 米外發射時誤差僅7~8 米。俄軍的-蘇25 攻擊機最多可攜帶8 枚S-24 火箭彈,飛機即便在進行複雜機動動作時也能發射,其中包括近乎垂直的俯衝動作。蘇-25 甚至能在戰鬥結束後,將沒用完的S-24 火箭彈帶回機場(按照各國空軍慣例,出於安全考慮,載航彈出擊的飛機一般不允許帶剩餘彈藥返場)。
2、儘管美軍空地飛彈型號多,數量巨大,但以高速大面積發射多種類型的高效能戰鬥部為特點的新型航空火箭彈,仍然是美國戰鬥機備選的空對空助攻武器,同時也是美國各種戰鬥轟炸機、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選用的空對地主攻武器之一。
與俄羅斯走的技術道路不同,美國在航空火箭彈發展上更注重通用性與精度。目前,美軍使用最廣泛的航空火箭彈是洛一馬公司開發的“九頭蛇”,它採用新型MK66 固體火箭發動機,該發動機分為陸軍-空軍型和海軍-陸戰隊型,區別在於後者的點火系統採用濾波器,以防艦艇上的電子設備產生的電磁輻射造成發動機意外點火。
“九頭蛇”全彈長1060 毫米(不含戰鬥部),彈重6.2 公斤(不含戰鬥部),尾部有三片橫向摺疊式穩定尾翼,採用觸發引信或近炸引信,其最大射程為6400 米,最大速度為2.7 馬赫。“九頭蛇”的飛行彈道穩定平直,命中精度高,而且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總沖和推力提高,射程增大,提高遠距攻擊能力,命中目標時的撞碰能量增大。“九頭蛇”配用的戰鬥部可以用豪華來形容,可滿足不同打擊任務的需求。例如,它最常配裝的M151 高爆戰鬥部,長330 毫米,重3.94 公斤,殼體由可鍛鑄鐵製成,內裝B4 高爆炸藥,頭部有引信安裝用的螺紋孔,引信一旦引爆,能瞬間令戰鬥部生成數乾塊高速破片,對地面人員形成致命殺傷。在美國和北約捲入阿富汗反恐戰爭後,美國及其北約盟國的戰機飛行員普遍發現,“九頭蛇”火箭彈是最得力的對地打擊武器。
據美國《連線》雜誌披露,為了挖掘“九頭蛇”的潛力,美國陸軍航空與飛彈司令部飛彈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ARDEC),已委託洛-馬公司發展出具有準飛彈性質的制導型“九頭蛇”-70 火箭彈。據悉,“九頭蛇”-70 運用了“地獄火”飛彈的技術,具備“地獄火”的全部功能,並可從任何平台實施發射。按照美軍官員的說法,“九頭蛇”-70 可填補非制導火箭彈與“地獄火”飛彈之間的能力差距,可將現有航空火箭彈的打擊效能提高4 倍,並且更方便載荷有限的無人機平台攜帶。據悉,“九頭蛇”-70 火箭彈有望在今年底普及到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武裝直升機群,並在美國空軍的一部分F-16 戰鬥機上使用。
3、航空火箭一直是我國空軍的主要機載武器,上世紀50年代我國根據前蘇聯航空火箭系統仿製成功國產57-1型航空火箭,配備於國產作戰飛機,它主要用於攻擊空中目標,後來根據殲-7等新型作戰飛機需要,又研製成功57-2型航空火箭,長0.82米,採用6翼片摺疊式穩定尾翼裝置,翼展0.23米,彈重3.86-3.97公斤,戰鬥部1.38公斤,最大速度2馬赫,裝有近炸/撞擊引信可攻擊500-5000米距離的空中目標,必要時也可對地對海射擊。
為了給國產強-5強擊機配套,我國又研製了90-1型航空火箭系統,全長1.25米,採用4翼片摺疊式穩定尾翼裝置和4噴管固體火箭發動機,彈重14.6-17.1公斤,最大速度2馬赫,可攻擊7000米處的目標。採用的戰鬥部有通用爆破、破甲、破甲殺傷、燃燒等,重4.8-5.6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