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火力準備
正文
航空兵在地面部隊發起衝擊前,對敵防禦陣地內的主要目標進行火力突擊的戰鬥行動。是合成軍隊進攻作戰中火力準備的組成部分。分預先航空火力準備和直接航空火力準備。目的是削弱敵軍抵抗能力,為地面部隊突破防禦創造有利條件。防禦作戰中,在實施反突擊時也可使用。通常與炮火準備協同進行,也可單獨實施。航空火力準備,始於1936~1939年西班牙內戰時期,當時交戰雙方曾以數十架飛機轟炸對方防禦陣地,配合地面部隊的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火力準備被廣泛運用,規模不斷增大,一些重要的進攻戰役,常有數百架至千餘架飛機參加,轟炸的火力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投彈100~300噸。1944年7月25日,美軍在代號為“眼鏡蛇”的一次進攻戰役中,曾出動1500架飛機,對德軍占領的聖洛—阿夫朗什一線防禦陣地投彈3300餘噸,平均每平方公里約260噸。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在1955年1月解放一江山島的作戰中,曾實施預先航空火力準備和直接航空火力準備,有力地支援了登入作戰。
航空火力準備,主要由擔負戰術任務的航空兵實施;必要時,遠程轟炸航空兵也可參加。突擊的主要目標是:敵軍的飛彈核武器、集群坦克、炮兵陣地、重要支撐點、預備隊、指揮機構和通信樞紐。預先航空火力準備,在進攻前數小時至數天內實施,通常對據守堅固防禦陣地之敵進攻或登入進攻時使用。直接航空火力準備,在發起衝擊前數十分鐘開始,衝擊之前結束。航空火力準備,除進攻作戰時使用外,空降兵著陸前、防禦作戰反突擊前,均可運用。實施時,力求做到隱蔽、突然、猛烈。當與炮火準備結合實施時,在時間和空間上要密切協同,航空兵主要突擊地面炮兵射程以外或炮火不易摧毀的目標;當使用核武器時,還須與地面軍隊以及使用常規武器的航空兵密切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