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普陀區

舟山普陀區

舟山普陀區,位於浙江省東北部,由32個住人島和423個無人島組成,總面積673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386.6平方公里。1997年轄10鎮8鄉。 總人口32.60萬,區治沈家門鎮。

普陀區

普陀區位於浙江省東北部,舟山群島東南部海域 ,由32個住人島和423個無人島組成,總面積673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386.6平方公里。 海岸線長825.5公里。處北亞熱帶南緣,屬海洋型季風氣候區,具有冬暖夏涼、 四季分明、降水充沛、風大霧多等特徵。
境內出土文物證實,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居住,從事農耕漁獵活動。 自秦代起先後隸屬縣、句章縣、 翁山縣、鄞縣、昌國縣(州)、定海縣(廳)。1953年4月從定海析出建普陀縣,1958 年併入舟山縣,1962年6月復縣,1987年3月改置區,隸舟山市。1997年轄10鎮8鄉。 總人口32.60萬,區治沈家門鎮。
普陀地處東海之濱,舟山漁場中心,背靠寧波、杭州、上海等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面臨遼闊海洋,海洋資源豐富,地理環境優越,列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為舟山群島經濟較發達區域。

基本概況

普陀區位於浙江省東北部,群島的東南部。由本島東南端的勾山、沈家門、大展和螺門,以及桃花、六橫、蝦峙、登步、朱家尖普陀山、葫蘆、螞蟻和中街山列島等454個大小島嶼組成。北為黃大洋,與岱山、嵊泗2縣隔海相望,西連定海區,南靠大目洋,與象山半島遙相對峙,東臨公海。總面積6730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459平方千米、海域面積6271平方千米。總人口32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沈家門街道北安路255號,郵編:316100。代碼:330903。區號:0580。拼音:Putuo Qu。
普陀區轄5個街道、5個鎮、3個鄉:沈家門街道、勾山街道、東港街道朱家尖街道、展茅街道;六橫鎮、桃花鎮、蝦峙鎮、東極鎮、普陀山鎮;白沙鄉、登步鄉螞蟻島鄉

地理氣候

普陀位於浙江省東北部,舟山群島東南部。界於北緯29°32'-30°28',東經121°56'-123°14'。因境內佛教勝地普陀山而得名。該區地處長江、錢塘江、甬江入海聚匯處,臨近上海、杭州、寧波、溫州等對外開放的大中城市。西北距上海165公里,西距寧波73公里、杭州210公里,西南距溫州265公里,與台灣基隆港相距550公里,距日本長峙港852公里,離韓國仁川港897公里,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全區共有大小島嶼454.5個,其中有人居住的30.5個。 海岸線總長831.43千米,總面積673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積6271平方公里,陸域面積459平方公里,是一個海洋大區,陸地小區。
普陀屬北亞熱帶南緣季風海洋型氣候,常年溫和濕潤,冬暖夏涼,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1℃ ,最冷為1月份,平均溫 度5.5℃ ,8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6.9℃,常年日照時數2150.7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113.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10℃活動積溫5009.6℃,無霜期235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年平均相對濕度80%,屬濕潤或半濕潤地區。

資源優勢

海產資源
普陀海域遼闊,海水和海塗資源豐富,含舟山漁場內中街山、洋鞍兩漁場,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自然條件優越,生物資源豐富,有海洋生物1100餘種,尤其漁業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其中魚類140種,以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鰳魚、鯧魚、馬蛟魚、鰻、比目魚為主,隨著資源變化,作業調整,拓展魚場,馬面魚、鮐參魚及鯛類已成為主捕魚類。蟹蝦類亦有40餘種,以三疣梭子蟹、哈氏仿對蝦、鷹抓蝦為主。海水養殖面積2006年達5.67萬畝,主要養殖紫菜、海帶、蛤、蟶子、對蝦、蟹和魚類,其中大黃魚的人工養殖成功,是海產養殖技術的一大突破,被國家科技部評為養殖金獎。由於普陀區境內島嶼周圍多灘涂,塗坡平坦蓄水滲漏性小,適宜海鹽生產。2005年在產鹽田總產量4.31萬噸。 

深水良港

普陀區境內島嶼星羅棋布,海島岸線彎曲,岙口、岬角環列,形成眾多港口、港灣、水道,且島嶼環抱,口多腹大,水深浪小,少淤不凍,加之多泥質粉砂或粉砂質泥底,腹地可建港口設施,其避風性能、錨地良好。據探測,全區12-20米水深岸線44公里,區域內有各類船舶修造企業54家,分布在馬峙、魯家峙、朱家尖、桃花、蝦峙、六橫等島,是建設深水泊位,泊航巨輪的理想港區。國際航道--蝦峙門航道可供15萬噸載輪自由進出,20萬噸載輪候船進出。
國內外著名的沈家門漁港則是舟山漁場的中心港口,也是全國最大的漁港,與挪威卑而根港、秘魯卡亞俄港合稱世界三大民眾漁港。其長11.5公里,寬0.19-0.17公里,為東西走向多口門的峽型天然良港,港域320萬平方米,水域185萬平方米,海底平坦,泥質粉砂,是理想的漁輪錨泊、避風港,也是全國最大的漁貨集散地。漁汛旺季,國內沿海各省市的近萬艘漁船雲集,避風、修理和補給生產、生活資料。沿港岸設有船廠、柴油機廠、錨鏈廠及石油、漁網、漁機等為漁業生產服務的企業百餘家。目前,沈家門港已是客貨運輸綜合性港口。 

旅遊產業

普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以“海天佛國”普陀山、“沙雕故鄉”朱家尖、“東方漁都”沈家門及“金庸筆下”桃花島,構成獨特的普陀“旅遊金三角”。具有佛教文化、山海景觀、漁村風情、海濱度假、海鮮美食等豐厚的旅遊資源。其中自然景觀以海、沙、山、石、洞、礁等為主,類型眾多。沙灘資源得天獨厚,沙灘面積占浙江省沙灘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各島嶼地質以花崗岩為主,經地殼運動和海水侵蝕,形成千姿百態的山石景觀和海礁景觀, 以普陀山的西天景區、南天門景區、朱家尖的白山景區、桃花島安期峰景區,以及東海前哨東極島的東福山等最為著名。普陀的人文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相得益影。普陀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唐代開創觀音道場已愈千年之久,是國內外最大的觀音菩薩供奉地,在我國沿海及東南亞一帶久享盛名。朱家尖已打響“沙雕”品牌,被國際沙雕組織wssa確認為世界上沙質和風景最好的沙灘之一。桃花島據傳是秦朝安期生隱居之地,更因武俠文學大師金庸先生名作《射鵰英雄傳》蜚聲海內外,被蒙上“海上仙山”的神秘面紗。“十里漁港”沈家門與挪威卑爾根港、秘魯的卡亞俄港,並稱為世界三大漁港,也是全國最大的漁貨集散地,近年來更以海鮮夜排檔聞名遐邇。

社會事業

高標準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2006年國中入學率、國中升高中比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9.5%、96.79%和43.5%,分別比2002年提高0.1、11.34和13.9個百分點。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四年引進各類人才648名。積極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新建圖書檔案館等一批文化設施,廣大民眾綜合素養有了較明顯的提升。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民健身活動走在全國前列。衛生基礎設施有了新的改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主要健康指標全省領先。漁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實施,2006年全區參保率為85.75%。民政工作、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殯葬改革全面實施,生態區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積極成效。雙擁共建廣泛開展,徵兵工作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得到加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和對台工作繼續推進。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消防、統計、土管、質監、鹽業、電視廣播、檔案、氣象等工作取得新的進步。
堅持統籌兼顧,走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路子,漁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深入實施“暖人心、促發展”工程。拓寬漁農民就業領域,把就業培訓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成立區職成教中心,四年共培訓漁農村富餘勞動力23593人,新增就業城鎮6851人、漁農村1232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均控制在4.1%以內。健全社會救助保障體系,大力推進幫扶救助工作,積極改造困難戶危房,努力安排殘疾人就業,目前全區共結對困難戶1500戶,已享受低保困難戶2714戶、總計4627人。改善漁農村人居環境,紮實推進村莊示範整治,四年共建成小康示範村8個,完成行政村環境整治52個。覆蓋城鄉的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建立健全了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新型漁農村合作醫療等制度,形成了城鄉醫療救助、困難家庭學生助學、漁農村五保戶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廉租房和司法救助等社會救助體系。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7023元和8321元,年均分別增長12%和14.1%,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