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旗河

舞旗河

舞旗河位於安徽省霍山縣境內大別山腹地,是淮河之源之一。明清代及民國時期這裡是霍山西南鄉最大的集鎮和水陸碼頭。

舞旗河位於安徽省霍山縣境內大別山腹地,是淮河之源之一:淠河(西淠河)之源頭,上為白蓮岩、漫水河,下為操
場河、佛子嶺。
舞旗河老鎮——清前期縣誌亦稱五溪河,位於佛子嶺水庫上游,即現大化坪鎮舞旗河村大河北和王家河村潘家灣、小河東三村民組交界處,距縣城西南約60華里。明清代及民國時期這裡是霍山西南鄉最大的集鎮和水陸碼頭。據清代縣誌記載,乾隆時期這裡是全縣有名的22鎮之一。建國前是國民黨區公所、區黨部所在地。1932年曾是霍山縣三區蘇維埃政府駐地。該集鎮包括主街道、洲子小街、程家行及近處居民點,較興盛時有180多戶,900多居民,計瓦房900餘間,草房70多間,商店39家,竹、木、茶行6家,肉案4家,豆腐店14家,掛麵店8家,完小一所,郵政代辦所一家,診所一家,藥店一家,還有海員工會、商會、木業篾業理事會、湖北會館、太湖會館等。正街一條南北走向, 長500餘米,寬5餘米,另有小巷7條。該地是西南鄉水上交通樞紐,是漫水河、俞家畈、大化坪、青峰嶺及岳西縣包家河等地各種山貨的集散地。毛排(即竹排)和臨時扎的大竹排是主要的水上運輸工具。民國初年該地有毛排30多對,建國前夕尚有17對。每年要運出3000多立方木材,3萬多根毛竹、4萬多捆掃把、40多萬斤茶葉、20多萬斤木粉、幾十萬斤山紙至六安、正陽關、淮南、蚌埠等地,返回時,每年要運上來十幾萬斤大米、30多萬斤食鹽及各種工業品。湖北英山一帶居民也常年挑土布至此,又挑鹽等回去。春秋旺季,商旅雲集,甚是繁榮。1954年佛子嶺水庫竣工後, 該地變為淹沒區。
又據傳:南宋末年曹品章為保小王,聚六萬之眾於凹旗尖以北、烏龜峽以南安營紮寨抗擊元軍,隨得名“六萬寨”。當年兵荒馬亂,糧草斷絕,山上卻長出烏米(此山稱烏米尖)和綠茶(即霍山黃芽),助宋軍之急需。在其南山之巔(坳旗尖)豎大旗於殷氏寨遙相呼應。據傳曹品章夫人——殷氏夫人文武雙全,智勇過人,曹若遇強敵進攻,危難之際便在山尖舞動大旗為信號,其西北殷氏寨上可視之,殷氏便帥人馬趕來救援解圍,故得名坳旗尖。坳旗尖山腳下,一條大河一衣帶水,故得名“舞旗河”。
1954年佛子嶺水庫蓄水後居民遷徙到全縣各地,舞旗河公社政府設在王家畈(即朱家老屋和萬家灣村民組)。90年代和本世紀初國家精簡機構,撤區並鄉,舞旗河先後隨屬白蓮岩鄉、大化坪鎮,現屬大化坪鎮的一個行政村(村委會設在老鄉政府原址),管轄範圍:龍窩,大河北、老窯灣、粉坊灣、馬鞍山、歐家灣、大興灣、板橋灣、坳旗尖、斑竹園、曹家老屋、高壩岸、朱家灣、烏岩灣、王家寨、羅家老屋、土地坳、葉家河、葉家老屋、朱家老屋、萬家灣、共21個村民組。691戶,2455人(其中男1293人、女1162人)現有耕地1402畝,其中水田935畝,旱地467畝,山場11540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