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旗河老鎮——清前期縣誌亦稱五溪河,位於佛子嶺水庫上游,即現大化坪鎮舞旗河村大河北和王家河村潘家灣、小河東三村民組交界處,距縣城西南約60華里。明清代及民國時期這裡是霍山西南鄉最大的集鎮和水陸碼頭。據清代縣誌記載,乾隆時期這裡是全縣有名的22鎮之一。建國前是國民黨區公所、區黨部所在地。1932年曾是霍山縣三區蘇維埃政府駐地。該集鎮包括主街道、洲子小街、程家行及近處居民點,較興盛時有180多戶,900多居民,計瓦房900餘間,草房70多間,商店39家,竹、木、茶行6家,肉案4家,豆腐店14家,掛麵店8家,完小一所,郵政代辦所一家,診所一家,藥店一家,還有海員工會、商會、木業篾業理事會、湖北會館、太湖會館等。正街一條南北走向, 長500餘米,寬5餘米,另有小巷7條。該地是西南鄉水上交通樞紐,是漫水河、俞家畈、大化坪、青峰嶺及岳西縣包家河等地各種山貨的集散地。毛排(即竹排)和臨時扎的大竹排是主要的水上運輸工具。民國初年該地有毛排30多對,建國前夕尚有17對。每年要運出3000多立方木材,3萬多根毛竹、4萬多捆掃把、40多萬斤茶葉、20多萬斤木粉、幾十萬斤山紙至六安、正陽關、淮南、蚌埠等地,返回時,每年要運上來十幾萬斤大米、30多萬斤食鹽及各種工業品。湖北英山一帶居民也常年挑土布至此,又挑鹽等回去。春秋旺季,商旅雲集,甚是繁榮。1954年佛子嶺水庫竣工後, 該地變為淹沒區。
又據傳:南宋末年曹品章為保小王,聚六萬之眾於凹旗尖以北、烏龜峽以南安營紮寨抗擊元軍,隨得名“六萬寨”。當年兵荒馬亂,糧草斷絕,山上卻長出烏米(此山稱烏米尖)和綠茶(即霍山黃芽),助宋軍之急需。在其南山之巔(坳旗尖)豎大旗於殷氏寨遙相呼應。據傳曹品章夫人——殷氏夫人文武雙全,智勇過人,曹若遇強敵進攻,危難之際便在山尖舞動大旗為信號,其西北殷氏寨上可視之,殷氏便帥人馬趕來救援解圍,故得名坳旗尖。坳旗尖山腳下,一條大河一衣帶水,故得名“舞旗河”。
1954年佛子嶺水庫蓄水後居民遷徙到全縣各地,舞旗河公社政府設在王家畈(即朱家老屋和萬家灣村民組)。90年代和本世紀初國家精簡機構,撤區並鄉,舞旗河先後隨屬白蓮岩鄉、大化坪鎮,現屬大化坪鎮的一個行政村(村委會設在老鄉政府原址),管轄範圍:龍窩,大河北、老窯灣、粉坊灣、馬鞍山、歐家灣、大興灣、板橋灣、坳旗尖、斑竹園、曹家老屋、高壩岸、朱家灣、烏岩灣、王家寨、羅家老屋、土地坳、葉家河、葉家老屋、朱家老屋、萬家灣、共21個村民組。691戶,2455人(其中男1293人、女1162人)現有耕地1402畝,其中水田935畝,旱地467畝,山場11540畝。
相關詞條
-
舞旗河村
全村總戶數719戶,總人口2455人(其中男1293人、女1162人,國中以上文化1655人)。 全村現有耕地1402畝,其中水田935畝、旱地467畝...
地域 歷史 村規模 經濟發展 -
舞旗埠村
舞旗埠村位於即墨市人民政府駐地東5公里,北隔墨水河,與張家煙霞村相望,南鄰南莊村、後北葛村、三里莊村,東鄰王家煙霞村,西隔204國道與賈家莊村、興家疃村...
村莊由來 政區人口 經濟發展 社會事業 社會福利 -
科右中旗
科右中旗即科爾沁右翼中旗,位於大興安嶺南麓,著名的科爾沁草原腹地,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行政公署管轄。地理坐標東經119034’至122018’,北緯...
-
土家族擺手舞
土家族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兩千年以前,他們就定居於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帶,他們自稱"畢茲卡",是本地人的意思。主要分布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順、...
簡介 溯源 藝術特色 活動規律 表演形式 -
擺手舞
擺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傳統舞蹈,主要流傳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烏江流域,以重慶市秀山縣、酉陽縣、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湖北恩施自治州的來鳳、湖南湘...
歷史淵源 表現形式 演奏打法 非遺保護 -
薩滿舞
薩滿教巫師在祭祀、驅邪、祛病等活動中的舞蹈。薩滿舞表現出原始宗教信奉萬物有靈和圖騰崇拜的內涵,舞蹈時,巫師服裝飾以獸骨、獸牙,所執抓鼓既是法器又是伴奏樂...
介紹 薩滿 起源 歷史 維吾爾族薩滿舞 -
北舞渡鎮
北舞渡鎮位於漯河市西35公里,舞陽縣城北25公里處,北距許昌市45公里,西距平頂山市36公里。鎮區北靠沙河,西有灰河,南有泥河,三河環抱,省道許泌路和時...
北舞渡鎮介紹 沿革 詳細介紹 悠久歷史 現狀發展 -
南豐儺舞
南豐儺舞俗稱跳儺,是沿襲古代驅鬼逐疫的儀式“驅儺”,歷經漫歲月,不斷改革、創新,逐漸演變而成的傳統民俗舞蹈。江西南豐有儺,自漢開始。南豐儺舞因其動作簡樸...
起源 發展演變 現狀 主要內容 主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