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三村

東三村

東三村為一地名,在我國江蘇、山東、河南等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同名村莊,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村莊存在差別。

基本信息

江蘇省興化市戴窯鎮東三村

興化市戴窯鎮東三村是一個由三個自然村合併而成的行政村,有5個自然村落,15個村民小組,812戶,2830口人,1320個農村勞動力,耕地面積2744畝,2005年三業總產值8778萬元,其中二、三產業達7178多萬元,占總產值的81%,人均純收入達5500元。現有企業68家,其中精製米廠23家,鋼質船廠15家,以及煤球廠、焊條廠、鑄鋼廠、箱包廠、軸承廠、塑膠編織廠、塑膠粒子廠等,實現工業產值6600萬元。

村容村容

東三村水陸交通較為便利,車路河、興東公路穿境而過,自東向西全長近3500米,形成了以糧食交易市場、煤球市場、船舶市場、塑膠編織市場為主體的路帶經濟,以及與之相配套的三產服務市場,吸收本村勞動力1100多人,外來勞動力310人,第三產業產值達到578萬元。

在工業的啟動下,社會事業也有了長足地發展,東三村澆築硬質路面達公里,小型別墅36戶,水電郵相互配套,於2001年被市政府命名為小康示範村。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永安鎮東三村

東三村位於永安鎮政府駐地以西、永莘路以北1.5公里處,版圖面積3200畝,全村共51戶,162人,耕地面積400畝,其中台田面積300畝,淡水養殖30畝。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從魯西、壽張、陽穀、梁山等地的移民遷於甜水井(今永豐麵粉廠)西北部建村。始於今之西三村編為一個村,即三村,系以序數命名的兩個小組組成,計二百戶,分居東西兩處,本村為一個小組,共一百戶居東,故以方位序數得名“東三村”。

1958年,村部分村民又遷往現黃河口鎮護林三村、興林三村,還有一部分回原籍,戶數減少。

原東九、西三、東三為一個大隊,1980年左右分村,三個村各自分離出來,1984年成立東三村民委員會。

東三村經濟發展以農業為主,主導產業為棉花種植。目前,全村棉花種植面積400畝,人均純收入3900元,村集體收入每年7000元左右。

因村耕地少,又無其它致富項目,自2003年開始,至2005年,村兩委在鎮政府的支持幫助下,投資70餘萬元,開發台田300畝,僅此一項每年約計增收30萬元。

通過村兩委的積極努力工作,東三村政治穩定,經濟穩步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認可。[1]

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東三村

河南新縣田鋪鄉東面宋畈村、陶沖村和九里村,在地理位置上受龐大的大別山分割,處於田鋪鄉以東,地理偏僻,交通不便,其經濟獨立,氣候溫暖,文化風俗相對獨特,自然風光秀美,人稱“東巴基斯坦”。2007年東三村大學生志願者協會成立,方曾營、魏澤武雷曉明作為三村代表,提出了三村統一的發展思路,振興圖強,為方便稱呼,統稱這三村為“東三村”。

東三村多為山地地勢,境內黃毛尖,海拔1011.4米,為新縣第一高峰,是大別山脈第二高峰。全境總面積48平方公里,年平均氣溫16.3度,年平均降水量127.4毫米,全年無霜期225天,總人口2789人。

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87%,盛產林果、茶葉、中藥材等,其中,板栗、銀杏、茶葉、油茶、野生獼猴桃品質優良。植物共有1900餘種,受國家保護的有20多種。現已發現的昆蟲2000餘種,其中38種屬稀有品種,珍稀野生動物20多種,包括黃山羊、野豬、長尾雉等。

境內風能資源豐富,其黃毛尖主峰已架設風力發電設備。三條河貫穿全境,水能資源豐富,已有水庫2座,為水能利用、農業灌溉提供了有利手段。已探明的礦藏包括:銅、石英、鋰、和大理石。

東三村經濟落後,以農業為主,林業為輔。主要的經濟作物是菊花,其產量占新縣菊花產量的95%以上,由此新縣被稱為“菊花之鄉”。另外板栗、茶葉、油茶也是當地的特產,高山綠茶和野生天麻更是聞名遐邇。由於沒有任何工業,青壯年外出務工為主。

近年來由於國家對農村的大力扶持,東三村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提出了綠色發展、和諧發展、教育興村、旅遊興村的發展理念,相信東三村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