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舜王城村地勢平坦,水源豐富,土壤肥沃。境內盛產中藥材、小麥、玉米、花生等。
境內交通便利,鄄(城) 菏(澤)公路縱貫南北,北有舜(王城)什(什集)公路連線220國道與臨商公路。境內有魯西南藥材經貿總公司、山東菏澤中舜藥業公司、山東中醫藥大學鄄城舜王藥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北側的彭樓鄉中藥材工業園區是投資經商的黃金寶地。
2000年,全村共有417戶,總人口152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3‰。現有劉、馬、李、張、王、趙、解、郭、彭、溫、閆、朱、楊、牛、董等32個姓氏,均為漢族。
1978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5000萬元,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億元,人均純收入4500元, 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21∶70。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入總額3000萬元,全村純收入390萬元。
該村是全市明星村之一。1993年被中共菏澤地委、菏澤地區行署評為“依託專業市場,發展農村經濟先進單位”;1994年分別被中共菏澤地委、鄄城縣委授予“先進黨支部”稱號;1996年被鄄城縣委、縣政府授予“村辦企業先進單位”稱號;1997年被鄄城縣委、 縣政府授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稱號;1990年以來,連續10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發展農村經濟先進行政村”。
大事記
1966年6月,建立順城國小。
1975年11月,建立順城劇院。
1993年,投資700萬元對舜王城中藥材市場進行建設。
是年,建立舜王像,書法家郭獻瑞為舜王像題名。
1994年,修通鄄城經舜王城至菏澤的公路。
是年,成立魯西南藥材經貿總公司。
1996年,舜王城中藥材市場通過國家衛生部、國家工商局、國家醫藥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檢查驗收,獲準正式開辦。
是年,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趙志浩為中藥材市場題名。
1997年,投資480萬元沿舜王城主街道兩側,建成占地面積1.6平方米的樓房式門店。
1998年,投資190萬元,建成占地2014平方米的高標準的教學樓。
1999年,成立山東中醫藥大學鄄城舜王城藥業有限公司。
2000年,成立山東菏澤中舜藥業有限公司。
2000年6月,投資800萬元,進行了舜王城中藥材市場二期工程擴建。
2001年7月,原國家輕工業部副部長杜子端為舜王城中藥材市場題詞。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建國以後, 於1954年成立了互助組,1955年全村辦起了3個初級社,1956年成立高級社。這期間,該村先後清挖溝渠3000多米,基本保障了農田用水。成立人民公社以後,又打井5眼,建排灌站1座。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村民的生產積極性高漲,糧食產量連年提高。中藥材種植面積也由1978年的不足百畝發展到目前的1200畝,成為名副其實的藥材專業村。種植品種有丹皮、白芍、白芷、生地、丹參、黃芪、半夏、金銀花等20餘個品種,年產值250多萬元。
第二產業 自初級社時期,全村就有軋花廠、榨油廠各一處,以後又連續建起了磚瓦廠、 建材廠等。90年代以後,又先後成立了魯西南藥材經貿總公司等3家企業,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500多萬元。
第三產業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本村集市優勢和中藥材市場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目前,該村有醫院、賓館、飯店以及從事糧油、食品、理髮、維修、日用百貨、化肥、農藥、種子批發等門市200餘處;經銷中藥材的400餘處;運輸公司1個,擁有車輛100餘部。2000年底,從業人員1000餘人,實現產值近億元,創利稅800餘萬元。
正像菏澤以牡丹揚名,許多人也是通過中國國家級中藥材市場了解鄄城。奇怪的是,這個以市場為依託的特色產業都生髮於鄄城較為偏僻的鄉村。特色產業帶起鄄城經濟,驅車20分鐘趕往位於彭樓鎮舜王城村的中藥材專業市場。這個山東省惟一一家國家級的中藥材專業市場實際上是依村而建,而且村市交融,地處鄄城南與牡丹區北的結合部,到通往牡丹區的220國道直線距離不到15公里,然而從牡丹區到該市場卻要繞道30分鐘的行程。占地面積2000畝的市場上日上市攤位1000多個,逢三八大集日,五十小集日,平常則交易清淡。1996年,在全國17家藥市的激烈爭奪中,舜王城中藥材專業市場順利通過了國家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綜合驗收。就在這個叫賣式的中藥材市場上,經營品種1100多個,年經銷各類中藥材2500萬多噸,全縣從事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的多達60萬多人。依託市場吸引外來資金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舜王城中藥材專業市場的經營業戶大多為附近村民,較少有省外客商,經營方式主要是中藥材初級產品的批發。自從醫院購銷中藥材實行招標制度以後,零散的經營業戶由於沒有競標資格而失去了這批優質客戶,剩下的主要是不太正規的縣級以下醫院和流通環節上的藥材公司、藥材站等。長期以來市場內也沒有成長出中藥材加工企業,由於缺乏加工環節,大量的附加值流向縣外,不僅不能對當地農民種植中藥材形成有效帶動,而且對當地財政的貢獻很小。而這種沒有深加工做支撐的市場難免重蹈一些服裝批發市場由於沒有加工環節的依託而日漸萎縮的覆轍。加工業是鄄城中藥材專業市場的軟肋。而這種尚未開發的資源本身也是巨大的商機。一直尋找機會進入中藥材行業的湖南恆盛集團,在考察了多家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之後,還是把目光投向鄄城。該集團擁有的中藥超微飲片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優勢和雄厚的資金優勢,正是鄄城縣通過招商引資的辦法發展中藥材專業市場最為看重的。政府撮合,資源與資本結成了親家:鄄城縣出台優惠政策,恆盛集團出資金,雙方共同開發建設山東舜王城中藥現代化科技園。據湖南恆盛集團住鄄城的負責人王紀海介紹,現代科技園按照國家中藥材GAP標準,高標準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輻射區主要包括鄄城縣及周邊適應種植中藥材的鄉鎮、村,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科技園項目建成後,按照保守估算,年經營產值達60億元,其中,工業園企業年產值30億,中藥材市場交易額30億,市場物流配送、物業管理、科技轉讓等第三產業收入達2億元以上,創稅收至少5億元,農民收入也要達到20億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建國初期, 民眾科技文化落後。1966年,該村投資1.2萬元對學校進行了改造, 1998年,投資190萬元,建成六配套、高標準的教學樓,使學生徹底告別了土台了、 黑屋了,併購買了微機等先進教學設施,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80年代中期,該村辦起農民夜校、村文化大院等。
人民生活 建國前,人民食不果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2000年,人均純收入4500元,多數農民都住有小樓。全村有各種機動車輛300餘輛,其中小轎車10餘輛,客、貨車60餘輛,機車100輛,三輪車、拖拉機100餘輛。家家裝有程控電話,擁有手機100餘部。
村莊建設 建國前,村內街道狹窄,雨天道路泥濘,村民住房多以土木結構為主,人均住房面積3平方米左右。 70年代,逐漸由磚石結構代替,80年代後期,村里進行了統一規劃, 建新房必須兩層以上樓房式建築。1993年,村里開通了8條街道,並進行了硬化、綠化、鋪設了下水道,使村民徹底告別了“晴天路不平,雨天路泥濘”的狀況。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49年, 全村共有3名黨員,隸屬於察莊支部。1978年,成立分支部,劉德運任分支部書記。1983年,成立村支部。全村現有黨員30名,解德卿任村支部書記。多年來,村支部重視自身建設,帶領民眾勤勞致富,在民眾當中有較強的戰鬥力和號召力,連續多年被地、縣、鄉評為先進黨支部。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1954年全村成立4個互助組,1955年成立3個初級社,1956年成立高級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隸屬於察莊大隊,下設4個生產隊。1978年成立生產大隊,劉章聚任大隊長,下設12個生產隊。1983年成立村委會,馬相卿任主任,下設12個村民小組。 2000年,舜王城村民委員會由5人組成,主任解德卿,副主任劉保雙,委員彭保民、劉昌敏、劉希禮。劉昌敏兼任民兵連長,劉希禮兼任治保主任,彭保民兼任調解主任,劉同平任婦女主任,宋愛榮任計畫生育專職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