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舍與得:人生經營的必修課》編輯推薦:捨得,是一種精神、一種領悟;更是一種智慧、一種人生境界。當我們把握了捨得的精髓後,我們就能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活得開心、自在。
圖書目錄
第1章 捨得捨得,能舍能得
捨得的禪機2
人生的得與失4
有太多的捨不得,就會很痛苦8
什麼都捨得,就會得到一切11
魚與熊掌不兼得,舍魚取熊掌14
不再顧慮小過失,就會很輕鬆16
看破得與失的玄機19
從得到中失去,就能從失去中獲得21
第2章 不捨不得,先舍後得
如果糾纏住後悔不放,則愚蠢至極26
如果毫不猶豫地放棄,就會有轉機29
取得之前,要先奉獻32
先付出,後收穫36
學會放棄40
用“一半”成就人生43
選擇的藝術46
第3章 捨棄心靈的陰霾,人生天空陽光普照
在沙漠裡也能找到星星52
滿懷激情就會讓人振奮55
用積極的暗示改變自己57
給自己注入積極的基因60
解放你我的積極心理學63
心態可以決定一切67
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失敗69
用振奮的精神擊垮厄運71
讓樂觀趕走憂慮76
用樂觀戰勝悲觀80
換個角度看世界83
第4章 原諒人生的不公平,接納世界的不完整
抱怨起不到任何作用90
抱怨讓你一無所有94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100
少些牢騷,多些希望103
身在何處都要學會坦然106
心平氣和,讓生活少點煩惱110
給心靈一片寧靜的天空112
不盲目和別人攀比116
第5章 在選擇中定位人生,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定位就是取捨120
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123
不適合自己的愛情,就要放棄126
不屬於我們的,堅決不要129
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132
不把命運交給別人134
學會獨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斷力137
相信命運不如相信奮鬥141
自立自強,永不放棄143
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146
第6章 捨得耐住寂寞,在忍耐中等待時機
想要成功,忍耐是必須的150
能“耐煩”才能成事業154
忍耐挫折,一切都會變好157
不要跟風,善於展示自己162
傾聽內心的聲音,做最真實的自己165
不為他人而活,活出自己的風采169
走自己的路,讓人們說去吧173
第7章 捨得失才有所得,輸得起才能贏得起
該認輸就認輸,輸得起才贏得起178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180
人生的必經之路——認輸182
聰明人從失敗中吸取經驗185
失意時要懂得心寬188
拿得起放得下191
凡事往好處想195
第8章 放下空想,辛勤汗水換來黃金果實
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200
不要好高騖遠,把手頭的事做好203
把簡單的事做好就不簡單207
全力以赴地工作212
不懈怠才能進取214
勤奮的人才會有所成就217
第9章 捨得冒險,不走尋常路才有大意趣
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敢為天下先224
勇於嘗試,敢於冒險227
勇氣,是通往成功的第一座橋樑230
敢於想像創造奇蹟233
有成功的膽量,才會有收穫236
立刻行動,抓住機會239
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要猶豫241
成功路上,不要坐失良機244
第10章 誠心感謝折磨你的人,不經風雨難見彩虹
感謝背叛你的人,讓你懂得什麼是誓言250
感謝仇視你的人,讓你知道什麼是寬容255
感謝踐踏你的人,讓你懂得什麼是尊嚴259
感謝打壓你的人,讓你懂得什麼是百折不撓262
感謝陷害你的人,讓你知道什麼是風險265
第11章 舍小異存大同,贏得廣闊人脈圈
保全別人的面子270
學會適應對方274
求同存異,不要抬槓277
不要為自己樹立敵人280
遠離張揚,收斂性格282
收斂光芒,端正心態285
第12章 有舍必有得,送人情多為自己開路
不吝嗇自己的人情投資290
人情的必要條件——禮尚往來295
不要忽略身邊的“貴人”299
多結交優秀的朋友303
與朋友多交心306
欣賞使人際溝通變得融洽309
讚美對方,贏得尊重312
第13章 吃虧是福,包容多少擁有多少
少些計較,多吃虧318
吃虧即是福321
吃虧是得到回報的本錢325
吃虧也講究技巧329
別讓仇恨成了你的心魔332
用寬容之心去遺忘335
捨棄計較,得到寬容338
理解寬容,才能獲得更多342
救人之所急345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348
第14章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磨難總會過去,快樂就在身邊354
超脫低谷,迎接輝煌356
包容過去,展望未來359
不跟自己過不去362
控制情緒,一切都會美好364
珍惜當下的生活367
文摘
第1章 捨得捨得,能舍能得
捨得的禪機
捨得、捨得,聰明人懂得“舍”,笨人只想“得”。要想“得”,先需“舍”;沒有“舍”,何來“得”。捨不得“舍”,得不到“得”。
禪,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消弭了自我與外物的區分,因而在當下間便可妙用無窮;如明燈,驅散內心的蒙昧;像甘霖,滋潤乾涸的心田;似妙音,撫慰躁動的思緒;是醍醐,開啟無窮的智慧。它不離方寸之間,卻又可橫超三界;可以摧伏魔軍,卻又如坐看藍天白雲一般自在和逍遙。
捨棄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懂得捨棄的人往往會有大收穫。
古時候,有個粗壯而個性魯莽的俠士和一位溫文儒雅的讀書人打賭。讀書人說,只要這位俠士能一個人在一間暗房裡待上5年,他願意把自己所有家產全都贈送給他,俠士爽快地答應了。
第一年因為寂寞難耐,孤獨異常,俠士不斷地吼叫、摔東西,脾氣壞得嚇人,但是他仍堅持著不願放棄。第二年,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俠士向這位讀書人借了一些書,從此他便以閱讀消磨時間。沒想到俠士從此沉醉於經書的研讀,獨自感覺經書的博大精深。到了第五年,他開始靜坐,思考人生的哲理。到了第五年的最後一晚,已經大徹大悟的俠士決定放棄唾手可得的萬貫家產,只留了一張條在屋子裡,上面寫著“進去出來”,隨後不辭而別,開始了全新的人生旅程。
人在一生中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我”,這是最大的障礙,誰要是敢舍,舍掉自我,那么他就真的能大得。這就是大舍才能大得,敢死才敢活,敢大死才敢大活的道理。因為在你“鬆手”捨棄自我的一瞬間,你做到了一般人都不敢大舍的舉動之後,你就會悟到生命的本質,從而獲得心靈大自由、精神大解放、生活大機趣。
人生的得與失
“舍”就是付出、是貢獻、是投入,也是放棄,“得”是成果、是產出、是認同,也是擁有“捨得”者,實無所舍,亦無所得,是謂“捨得”。人生中有所得必會有所失,失中也會有得,得就是失,失就是得。舍捨得得,得得舍舍,其中自有奧妙與智慧待我們去發現,去領悟。
從前,有一個人家裡老鼠成災,主人就找了一隻貓回來捕鼠。這隻貓很會捕鼠,但是也咬雞。一段時間後,主人家的老鼠沒有了,同時雞也差點兒被咬死了。於是,兒子對父親說:“我們為什麼還要留著一隻專愛咬雞的貓在家呢?”父親告訴兒子說:“這裡面有這樣一個道理,老鼠不但偷吃我們的糧食,而且咬壞我們的衣服,如此橫行下去,我們就會挨餓受凍;沒有了雞,我們只是暫時吃不上雞罷了,但是比較一下,這和挨餓受凍又差著一大截,我們為什麼要趕走貓呢?”
要想過上不挨餓受凍的日子,就必須養貓舍雞,付出代價才能有回報,這就是要想取之,必先予之。可是,世人常常只想取之,不想予之,只想得,不想舍,貪得無厭,最後的結果是失去更多。舍是得的前提,敢大舍的人才能大得。
“得”有魚和熊掌之分,有利與義之別。追求“魚”還是“熊掌”、“利”還是“義”,決定“舍”的性質是捨得其所、捨得崇高,還是捨得不值或捨得讓人不齒。比如,某些人為了牟取不正當的利益,不惜阿諛逢迎、溜須拍馬,有的甚至不惜以個人前途、人身自由甚至身家性命為籌碼。這樣的“舍”哪怕舍的再多、再慘,這樣的“得”哪怕得的再少、再虧,也只能讓人覺得不值;而一些仁人志士為了正義的事業,舍小家,顧大家,勤勤懇懇,樂於奉獻,他們舍的是個人利益,得到的卻是人民的擁戴與懷念,這種“舍”與“得”自然是崇高與偉大的。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盡時,以美英法為首的戰勝國幾經磋商後,決定在美國紐約成立一個協調處理世界事務的組織。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大家驀然發現,這個全球至高無上、最有權威的世界性組織竟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買一塊地皮吧,剛剛成立的組織機構還身無分文。讓世界各國籌資吧,牌子剛剛掛起,就要向世界各國搞經濟攤派,負面影響太大,況且剛剛經歷了戰爭的浩劫,各國都財庫空虛,甚至許多國家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在寸金寸土的紐約籌資買下一塊地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聽到這一訊息後,美國著名的家族財團洛克菲勒家族經商議,便馬上果斷出資870萬美元,在紐約買下了一塊地皮,將這塊地皮無條件地贈送給了這個剛剛掛牌的國際性組織——聯合國。
同時,洛克菲勒家族亦將毗連這塊地皮的大面積地皮全部買下。
對洛克菲勒家族的這一出人意料之舉,許多美國大財團都吃驚不已,870萬美元,對於戰後經濟委靡的美國和全世界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洛克菲勒家族卻將它拱手相贈,並且什麼條件也沒有。
這條訊息傳出後,美國許多財團主和地產商都紛紛嘲笑說:“這簡直是蠢人之舉。”並紛紛斷言:“這樣經營不要10年,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財團便會淪落為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貧民集團。”
出人意料的是,聯合國大樓剛剛完工,毗鄰它四周的地價便立刻飆升起來,相當於捐贈款數十倍、近百倍的巨額財富源源不斷地湧進了洛克菲勒家族。這種結果令那些曾經譏諷和嘲笑過洛克菲勒家族的商人們目瞪口呆。
其實在許多時候,贈與也是一種經營之道。有舍有得,只有捨去,才能得到。就像對待生活,過去的,我們總是無限回憶、無限追思,卻不知前面的風景更加美好。向前看,才會有所發展,有所進步。
2000多年前的老子清醒地認識到人類貪慾、自私的弱點,告誡世人千萬要注意,不要爭名逐利,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順應自然,知足知止。要知道“物極必反”,過分的愛惜會導致極大的耗費,過多的斂取必定導致重大的損失,盛極而衰是已被歷史證明了的。所以,在名與利、得與失上,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明智的選擇,只有這樣,才可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你的生命、名聲、利益才可以長久。
有太多的捨不得,就會很痛苦
有位作家曾經說過:“好像要到某種年紀,在擁有某些東西之後,你才能夠悟到,你建構的人生像一棟華美的大廈,但只有硬體,裡面水管失修,配備不足,牆壁剝落,又很難找出原因來整修,除非你把整棟房子拆掉。你又捨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會不知道你是誰,你也很可能會不知道自己是誰。”
仔細咀嚼這段話就會發現,我們不就是因為“捨不得”嗎?
很多時候,我們捨不得放棄一個放棄了之後並不會失去什麼的工作,捨不得放下已經很遠很遠的種種往事,捨不得放棄對權力與金錢的追求……於是,我們只能用生命作為代價,透支著健康與年華。
現代人都精於算計投資回報率,但誰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己認為珍貴的東西時,有多少和生命休戚相關的美麗像沙子一樣在指掌間溜走?而我們卻很少去思忖:掌中所握的生命的沙子的數量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撈不回來。
舍,就是得;不捨,哪有得。放下,便得自在。放下功名利祿,放下恩怨情仇,放下一切要放下的東西。
有一幅漫畫,一隻瘦狐狸從籬笆上的小洞鑽進了葡萄園。它大吃了3天,吃光了葡萄園裡的葡萄,身體也變得臃腫不堪,已經無法從來時的小洞鑽出去。聰明的狐狸餓了3天,才從小洞逃出。
列夫·托爾斯泰在小說《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對土地貪得無厭的帕霍姆,最終在用腳丈量土地的貪婪中吐血而死。他的僕人發現,“帕霍姆最後需要的土地只有從頭到腳六英尺那么一小塊”。
懂得生命和世事的無常,便會捨得;能夠捨得,才不會被物慾所驅使,才能夠看得清生命的本質,拋得開功名利祿,找到生命快樂的源泉。
放下,是美好生活的必需。放下心中的仇恨,放下人與人之間的摩擦,放下對功名利祿的刻意追求,才能給生命留一片綠蔭,給心靈種一棵忘憂草。
冤冤相報何時了。當一個人的心被仇恨充盈,那么,快樂已離他遠去。且不說,仇恨會像氣球一樣,越吹越大,擋住了人生的成功之路;即便是大仇得報,也必定是兩敗俱傷,身心疲憊。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當我們抓起泥巴扔向對方時,首先弄髒的卻是自己的手。
只有放下瑣事的煩擾,才能常常保持心靈的快樂。不必把人與人之間的瑣事當成是非,更不必把別人無心傷到自己的話放在心上而耿耿於懷。
人生所謂的得與失,在很多時候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而失意的壞心情,卻可以使人喪失對整個生活的感受和看法。這種因心情引起的得與失,比起物質上的得與失,更加致命。
一個人的快樂,不在於他得到的多,而在於他計較的少。多是負擔,是另一種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種有餘。捨棄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種更寬廣的擁有。
捨得是春風,放下是秋雨。有了春風秋雨的澆灌,我們的心靈就能長出參天大樹,就能夠不被外在的一切所迷惑、迷亂、迷失,就能堅守生命中最寶貴的尊嚴、操守、信仰,就能夠擁有寧靜、閒適而又幸福的人生。
序言
前言
捨得捨得,寓意深刻:有舍有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欲求有得,先學施捨。舍捨得得、得得舍舍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演繹著成功和失敗的故事。
捨得,得舍,何舍?何得?捨棄與得到之間的利弊用什麼權衡?造化弄人,捨得間的抉擇真是讓人痛並快樂著!
有句話是:“君以此始,則必以此終。”你選擇了一個人、一個事物的某一點,就要承擔你的選擇所帶來的連鎖反應。選擇了一個人的勇猛,就要容忍他的暴戾;選擇了一個人的智慧,就要容忍他的狡詐。選擇了,捨得了,無非是要真正地知道你自己要的是什麼,你是不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捨得”出現後,迅速與中國傳統的老莊哲學思想相互融會,成為“禪”的一種哲理。隨著光陰的流轉,捨得這一禪理又滲透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並逐步演進為一種雅俗共賞、啟迪心智的“生活禪”。
捨得既是一種生活的哲學,更是一種處世與做人的藝術。舍與得就如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一樣,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體,存於天地間、存於人生中。萬事萬物均在捨得之中,達到和諧、統一。要得先須舍,有舍才有得。
作為普通人,我們有著太多的欲望,包括對金錢、名利和情感的追求。這沒什麼不好,欲望本來就是人的本性,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一種動力。但是,欲望又是一頭難以駕馭的猛獸,它常常使我們對人生的舍與得難以把握,不是不及,便是過之,於是便產生了太多的悲劇。因此,我們只有真正把握了舍與得的尺度,才能把握人生的鑰匙、成功的門環。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過就是一舍一得的重複。
本書從六個方面詳細地闡述了舍與得的玄機,讓你更好、更全面、更細緻地了解舍與得中蘊含的哲理:善於捨棄,是大智大慧,當斷則斷,是大勇大謀。也就是說,“舍”本身就是“得”。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選擇的結果就是人生,既然一生中有了選擇,那就必然有“得”與“舍”。
捨得,是一種精神;捨得,是一種領悟;捨得,更是一種智慧、一種人生的境界。當你把握了捨得的精髓後,你就能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活得開心、自在。
名人推薦
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捨不得
舍,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是給自己。給人一句好話,你才能得到別人回你一句讚美,給人一個笑容,別人才能對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關係,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關的,舍與得也是互動的。能夠舍的人,一定是擁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內心沒有感恩、結緣的性格,他怎么肯舍給人,怎么能讓人有所得呢?他的內心充滿歡喜,他才能把歡喜給你;他的內心蘊藏著無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給你。自己有財,才能舍財;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貪嗔愚痴,他給人的當然也是貪嗔愚痴。所以我們勸人不要把煩惱、愁悶傳染給別人,因為舍什麼就會得什麼,這是必然的因果。
——星雲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