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乾饃是興平民間的一種古老食品,也是現在興平城里有名的吃貨。形狀比桌球略大而扁,吃起來乾酥味美,老少成宜,別具風味。
主要來歷
據說,興平乾饃最早出現在興平一個鎮子上。這鎮上住著一個姓周名原龍的青年書生。18歲時,父母給他娶了一個姿容秀麗、性情賢淑的妻子,名叫芳蓮。不久父母先後去世,只剩下他們二人相依為命。原龍很好學,每日在寒窗前苦讀。夏天讀書時,芳蓮為他搧扇;冬天讀書時,芳蓮為他生火;白天讀書時,芳蓮在旁陪伴;晚上讀書時,芳蓮按時給他端來美味的夜宵。在芳蓮的精心照顧下,原龍心情很舒暢,讀書長進也很快,年紀輕輕的就連闖了秀才、貢生兩關,第三年就要去省城參加舉人的考試。臨行的前兩天,芳蓮心裡想,丈夫要去考舉人,給他帶一點什麼吃的,烙鍋盔吧,怕放久了太硬;蒸蒸饃吧,怕放久了發霉。琢磨來琢磨去,她就下廚房做出了兩種乾饃,一種又白又乾,香酥可口;一種黃亮油光,內加調料,吃起來越嚼越香。她又細心縫製了兩條繡花的小口袋,一種乾饃各裝一袋。上路這一天,她提著口袋,一直把原龍送到村頭十字路口,原龍接過饃口袋,拉著芳蓮的手說:“我一定不辜負你的一片深情,這次去一定用心考好!” 芳蓮說:“出門在外,無人照料,自己要當心寒暖!”就這樣,二人依依不捨地分別。
原龍走在路上,有好吃的他不買,餓了就吃妻子烙的白乾饃。 到了省城,雞鴨魚肉他也不買,仍然天天吃白乾饃。臨考前,他 又拿出另一袋黃色乾饃,吃了一個飽。說也奇怪,吃了這種饃,精 神陡增,進考場拿起筆來,文思如同泉涌,不到一個時辰,就寫 成了文章,第一個交了卷。發榜時,中了第一名。當新考中的舉 人去拜謁主考時,主考官問:‘‘誰是周原龍?”周原龍說:“就是 我”。主考官又問:“你怎么答得那樣快”?周原龍說:“進考場前 我飽飽地吃了妻子給我烙的乾饃,精神覺得特別好,卷子也就交 得快。”主考官說:“啊,原來如此,乾饃還有嗎?拿一點來我看 看。”周原龍就回到住處拿來了千饃。主考官掰了一塊嘗了嘗,覺 得很好吃,讚不絕口。原龍說:“主考大人既然愛吃這種饃,我以 後可以讓妻子烙些給你送來。”主考官點了點頭,他就退下了。 從此後,主考官逢人便提起這種乾饃,它慢慢就有了一些名 氣,人們還給它起了另一個名字叫“助考饃”。省城的官員也常常 派人到縣上採購它。
做這種乾饃不用酵面,用木槓子把硬面壓到一定程度,做成小饃放在鏊里,上面架木炭火烤,下面用麥草火煨。一鍋只能做 三斤饃,要用文火烘烤一個小時才能熟。興平縣賈積厚家,幾輩人都能做乾饃,手藝好,質量高。他家做的乾饃現在還常拿到茂 陵等地,供國內外遊客品嘗。
遺憾的是,儘管省、地、縣有關部 門都到賈家作過了解,但這一風味食品至今只有賈家獨戶經營,全 部手工操作,遠遠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