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4年7月,國家林業局批覆同意建立內蒙古興安里濕地(省部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內蒙古興安里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境內烏爾旗漢林業局興安里林場施業區,地處呼倫貝爾市中部的烏爾旗漢林業局所轄的嶺北林區,屬內蒙古大興安嶺西坡中段,地理坐標為北緯49°36'~50°06',東經122°04'~122°29',南北長約38千米,東西寬22千米,東部、北部與庫都爾林業局為鄰,南部與溫庫圖施業區搭界,西部與克里河施業區接壤,總面積為66381公頃。
氣候特點
保護區屬寒溫帶氣候特徵,氣候嚴寒,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溫涼短促,秋季轉瞬即逝,冬季嚴寒漫長。年均氣溫為2.6°C,最高氣溫達34.5°C,最低氣溫達-47.6°C。年平均降雨量為442毫米,無霜期在10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511小時。
水文
保護區內主要河流為大雁河,大雁河古稱“烏爾克其罕河”,發源於內蒙古大興安嶺烏爾旗漢林業局興安里施業區海拔1406米的古利亞山腳下,是烏爾旗漢林業局施業區中最大的一條西流河,局內流程98.5公里。保護區是大雁河上游及興安里河、西海拉爾河、中海拉爾河、東海拉爾河、瓦交拉河、古利亞河和新采河等十幾條河流均為海拉爾河的源頭。
區域範圍
保護區位於內蒙古烏爾旗漢林業局興安里林場。總面積66,381公頃,其中:核心區44,847公頃、緩衝區11,716公頃、實驗區9,818公頃。
保護目標
興安里濕地保護區內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完整,生物物種豐富,分為森林沼澤、灌叢沼澤、草叢沼澤、蘚類沼澤和草塘5大類,具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據調查,保護區境內分布有鳥類15目43科209種,獸類6目15科50種,爬行類2目3科6種。兩棲類2目4科1種,列入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有47種,還有650種植物,320種昆蟲、65種大型真菌。保護區也是夏候鳥的重要繁殖和旅鳥南北遷徙的停歇地。
管理措施
烏爾旗漢林業局把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放在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為了加強對保護區的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2004年5月烏爾旗漢林業局成立興安里濕地保護區管護大隊、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和生態監測站,及時組建了綜合檢查站,配備人員進行長期駐守和日常管護,初步形成了行政管理體系和監測網路。保護區內停止一切生產經營活動,原有居民也陸續搬出保護區,確保了森林休養生息。實施了禁漁、偷獵等一切保護措施,使濕地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和恢復性增長,使鳥類的食物來源得到保障。
開發利用
烏爾旗漢林業局自籌50萬元資金在原自然博物館的基礎上又建造了占地512平方米的宣教場所,至此近千平方米的興安里濕地宣教中心掛牌運行,標誌著興安里濕地保護區的保護和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目前,宣教中心有野生動物標本140種,野生植物標本321種、昆蟲標本300餘種,已被呼倫貝爾市旅遊局列為觀賞景點之一。
生態價值
興安里濕地在內蒙古大興安嶺西坡高海拔1050米的高緯度地區,屬於旱地類型,保留下這片自然、遼闊、純淨的濕地彌足珍貴。保護區有大小河流50餘條,湖泊星羅棋布,不僅是海拉爾河的發源地,還包括了海拉爾河的重要支流大雁河流域的全部,其水質直接關係到海拉爾河流域80萬人口的日常生活,影響著70萬公頃呼倫貝爾草原的生機和農牧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