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劃民族
全鄉轄2個行政村、7個自然屯、13個村民小組,鄉域總面積為21平方公里,總戶數988戶,總人口為4014人,其中朝鮮族占總人口的98.7%,是全市唯一的朝鮮族民族鄉,是水稻主產區。朝鮮族家庭百分之百與海外有親源關係,其中百分之七十與韓國有親源、族源關係。
建制沿革
興和朝鮮族鄉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特色鄉鎮。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東北之後,由日本東亞勸業公 司建設,於康德元年(1934年)建制,歸滿鮮拓殖會社和朝鮮總督府,原名於增店。朝鮮總督府後改名為綏化安全農村,區域名稱為綏化安全村農務楔聯合會,區域以自然屯劃為9個楔。康德3年(1936年)建立村公所,楔改為9個屯、12個自然屯。1945年解放,1946年成立區政府時劃舊第十二區管轄,取名“興和”即興旺和平之意。1949年“建政”時劃為興和、新民兩個村,新民村後改為勤勞村。1956年改為興和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勤勞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10月24日,雙河成立人民公社時,興和併入雙河公社劃為興和作業區。1962年成立興和人民公社,1974年全社分東風、興和、新興、勤勞四個生產大隊,1981年改為江南、興和、中興、勤勞四個村,1982年綏化建市時改稱興和朝鮮族鄉。在老一輩興和人的辛勤耕耘下,尤其在黨的改革開放的政策照耀下,興和各項事業發展很快,鄉所在地已初具小城鎮規模,成為綏化市遠近聞名遐爾的重要集鎮。開發項目
民俗風情園的發展是北林區打造旅遊產業牽動的"一心五園"工程的核心項目,也是區委、區政府對韓國、日本、朝鮮等國家發展戰略國際貿易夥伴視窗單位。為了搶抓機遇,跨越發展,區委成立了民俗風情園建設領導小組,由區副書記崔鳳林任組長,下設辦公室,由興和朝鮮族鄉黨委書記任辦公室主任。
城鎮建設規劃
由於興和集鎮的超常規發展,和外部經濟投資環境的改變,必須要有一個科學先進的規劃做指導,才不會導致建設的盲目性,我們這次規劃在遵照原有總體規劃的指導思想的前提下,對集鎮的具體建設項目做了更為詳細的建設規劃。其中包括:(1)韓國中小企業工業園。在興和集鎮西南角開發建設一占地12萬平方米的韓國高科技中小企業工業園區,建設以新冷媒項目為龍頭的企業,力爭把工業園打造成高科技產品生產基地。園區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本著持續發展的原則,具有良好的建設前景。
(2)別墅區。依靠生態園良好的自然環境,建設開發占地總面積為4.5萬平方米的高級別墅區。統一的建築風格,合理的規劃布局,充分的園林綠化,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人居環境。
(3)樣板房小區。依據小城鎮建設的總體規劃,為改變興和鄉政府所在地的入口形象,和改變居民現有的居住環境,統一規劃樣板房小區。小區內樣板房造型新穎,突出民族特色,體現節能、環保、生態的住宅設計理念,小區將成為綏化市規模最大的新型農民住宅小區。
(5)綜合樓
在興和集鎮的商業街,臨街位置建設兩幢總建築面積為1萬平方米的綜合住宅樓,底層為商服,上面為居住。
(6)生態園。利用集鎮東北角的養魚池及稻田地,建設以綠色水產養殖為依託,集觀賞、垂釣、度假、餐飲為一體的生態園區。
(7)中心廣場。結合集鎮的排水渠和門球場,建設一處中心廣場,使集鎮居民有一個娛樂、健身的休閒場所,廣場占地2.8公頃。
(8)行政辦公區。原鄉政府位置,規劃為貿易中心,將鄉政府搬遷至現在位置,並將政府其它行政部門適當集中,形成行政辦公區。行政辦公區占地1.5公頃。
文化活動
北林區興和鄉多年來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活動,推進了全鄉經濟和社會發展。這個鄉在每年“五一”、“七一”等節慶日,舉辦了規模較大的卡拉OK、秧歌、舞蹈比賽等活動,農民報名踴躍,每次活動參與者都達五六百人。在每年“三八”節期間,鄉里還開展評選“好公婆”、“好兒媳”活動,對表現突出的給予通報獎勵,進一步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校園是農村文化工作的重要陣地,承載著教育和培養下一代的任務。每年“五四”、“六一”等節日期間,鄉里都舉辦小學生蓓蕾藝術節和中學生群星藝術節活動。開展演唱會、講演會、知識競賽、書畫比賽、舞蹈比賽等文化活動。到目前,小學生蓓蕾藝術節連續舉辦了17屆,中學生群星藝術節也連續舉辦了19屆。興和鄉大部分農民與韓國人有親緣關係,不少青壯年勞動力到域外打工淘金,使全鄉55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相當大的比例。為此,鄉里從1987年開始,舉辦興和鄉農民藝術節和老年藝術節,到現在共舉辦了18屆。農民藝術節期間,所有鄉民都穿上鮮艷的民族服裝,精神飽滿地踢足球、打排球、盪鞦韆、玩跳板、唱歌、跳舞,各盡所能,場面壯觀、氣氛熱烈。
鄉黨委、政府每年為鄉文化建設出資一萬元左右,建起了1360平方米的文化站、廣播站和電影放映隊,每年放映電影場數200場次,觀眾達2萬人次。興和村建成面積40平方米的圖書館,每天有四五十人免費借閱。興和鄉文化站還被評為全省一級文化站。
民俗風情
朝鮮族素有“禮儀民族”之美稱;尊老愛幼,是朝鮮族傳統美德。在老人60歲時,子女和親屬都要舉行隆重的花甲儀式,向老人敬酒,行跪拜禮,載歌載舞,共同祝願老人健康長壽。為繼承這一美風良習,州政府決定每年的8月15日為“老人節”。特色風味---打糕是朝鮮族著名的傳統風味食品,重大喜慶的日子必不可少。因為它是將糯米放到槽子里用木棰砸打製成,故名“打糕”。打糕不僅用來自己食用或招待客人,更是親朋好友間相互饋贈的禮品。同時,打糕還有保鍵的作用,朝鮮族的一句俗語“夏天吃打糕,像吃人參”。
相關條目
參考連結
http://www.shblzs.com/yuanqu/xinghe1.asp
http://suihua.northeast.cn/system/2004/08/09/0502865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