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簡介
興凱湖旅遊風景區,在唐代,興凱湖被稱為湄沱湖,以盛產“湄沱之鯽”馳譽。興凱湖一帶,水道縱橫交錯,是東北地區的一個漁業中心,出產的淡水魚有數十種之多,除“湄沱之鯽”最負盛名外,鯧魚、鱘魚和鮭魚亦屬品質優良的特產。興凱湖位於密山市東南40公里的中俄邊境上,是古代火山爆發後,因地勢陷落積水而行成。它是我國東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湖,“興凱”是滿語,意思是水從高處流向低陷的地方。整個湖略呈橢圓形,面積4380平方公里,共有九條河流注入,湖水從東北方溢出,最後流入烏蘇里江。湖之北面有小興凱湖,全在中國境內,面積140平方公里。兩湖間有約寬1公里之沙壩,水漲時則相連為一。
興凱湖旅遊區10元/人。遊客可從哈爾濱坐火車到密山,轉乘開往興凱湖的汽車,東行91公里即到。方(正)虎(林)、雞(西)圖(門)公路,201國道以及濱綏鐵路均可達。距雞西市130公里。是以湖泊、湖崗、濕地為主的地文景觀68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肅慎人就生活在這裡。1860年簽訂的《北京條約》,使興凱湖成為中俄邊境的一個界湖。
地理氣候
該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幅員遼闊,氣候適宜,地貌類型複雜,生物多樣性豐富,具有重要的國際保護意義。興凱湖是以地質奇觀著稱,溶多種獨具特色的自然及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景區。興凱湖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水域浩瀚、氣勢磅礴,幅員遼闊,總面積4080平方公里。植被自然分布較多,植物種類紛繁,優勢種群密度大,生物量高,高等植物有650多種,興凱湖松、黃鳳梨、水曲柳、野大豆等國家級保護的瀕危植物有10種,興凱湖松為本區特有樹種。現有脊椎動物350種。翹嘴紅魚白為全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興凱湖候鳥年遷徙量在250萬隻以上。野生丹頂鶴棲息繁殖量有100多隻,是全國最大的候鳥遷徙“驛站” ,被譽為“候鳥的天堂”。在51種國家級保護鳥類中,丹頂鶴、東方白鸛、白尾海雕、金雕、虎頭海雕等9種為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4種鳥類列為世界級瀕危種。
著名景點
興凱湖
以“水域浩瀚、氣勢磅礴”著稱,素有“北國綠寶石”、“東方夏威夷”之稱。保護區總面積為2248平方公里,有20多處景點。地質遺蹟景觀有大、小興凱湖,湖崗,蜂蜜山,松阿察河口,火山口遺蹟等;生態景觀有湖口百鳥集會、湖崗植物垂直帶、蓮花泡水景、東北泡島狀林等;人文景觀有新開流遺址、北大荒紀念館、密山口岸、第二泄洪閘等。主要景區有當壁鎮、蓮花、新開流、第二泄洪閘、興凱湖農場、龍王廟等地。興凱湖由火山噴發地殼落陷形成,是東亞最大的淡水湖。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以河灘、湖灘、帶狀沙崗為主,多古河道、牛軛湖、蝶狀窪地,以及大面積的湖積平原。屬地質構造湖,距今約1億年前,在晚白堊紀時期,受地質運動影響,興凱湖地區分別沿三條斷裂帶開始斷陷,由開始的鏈珠狀湖泊合併成了三個稍大些的帶狀湖泊。古近紀中期,坳陷最發育,帶狀湖泊逐漸加深,三處水域連成一片,形成廣域的大興凱湖。古近紀末,盆地開始抬升廣域的大興凱湖湖水漸漸萎縮,至新世紀末―第四紀初,中央隆起帶全面露出水面,因湖水退縮,被中央隆起帶隔成南北兩湖。進入第四紀,主要受構造運動控制,以及氣候冷暖、乾濕變化的影響,發生了六次湖退和一次湖進,最終於盆地的南部留下這廣闊似海的橢圓形湖泊。
當壁鎮
位於興凱湖西岸,國家一級陸路口岸。有載入吉尼斯記錄的世界最小的界橋,北大荒開發紀念館,王震將軍紀念碑等。
蜂蜜山
海拔574米,突兀於群山之上,峰頂怪石林立,並有滾石坡、鬼斧石、駱駝石、仙人床、一線天等地質景觀。以松樺椴等針闊混交林形成了茂密的天然森林生態景觀。
新開流遺蹟
位於大、小興凱湖之間的湖崗上,是滿族祖先--距今6000多年前古代肅慎先民的物質文化遺存,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石器,反映了新石器時代北方漁獵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