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與朝陽山人張朝夜集湖亭,賦得各言其志⑴
洞庭孤月在⑵,秋色望無邊。
零露積衰草,寒螿鳴古田⑶。
茫茫區中想⑷,寂寂塵外緣。
從此悟浮世,胡為傷暮年⑸。
作品注釋
⑴張朝:一作張潮,號“朝陽山人”,作者同時代詩人。
⑵洞庭:洞庭湖,在今湖省南北部。
⑶寒螿:寒蟬,此處借指深秋的鳴蟲。
⑷區中:人世間。
⑸胡:疑問詞,義同“何”。
作品格律
這首五言律詩的用韻方式為首句不入韻平起式;其韻腳是:下平一先(平水韻)。
洞庭孤月在,秋色望無邊。
⊙○○●●,⊙●●○△。
零露積衰草,寒螿鳴古田。
⊙●⊙○●,○○⊙●△。
茫茫區中想,寂寂塵外緣。
○○○●●,●●○●△。
從此悟浮世,胡為傷暮年。
⊙●⊙○●,○○⊙●△。
(說明:○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作品簡析
根據這首詩的題目與內容,讀者可以了解到這些信息:時間,是在一個秋夜;地點,是在洞庭湖亭;人物,是皎然和張朝;事件,是兩人吟詩言志。張朝,號“朝陽山人”,中唐時期詩人,《唐詩紀事》和《全唐詩》說他是大曆(766—779)中處士。從他的詩主要寫商人婦的思想感情這點來看,他對當時的城市生活比較熟悉,而作者皎然是個詩僧,兩人的志向當有較大差別。他們能共同吟詩於洞庭秋夜,可見其交情不同一般。志向不同而相交甚好的例子在古代文人里也屢見不鮮,像竹林七賢就是。因此,對皎然和張朝共同吟詩詠懷也就不足為奇了。既然是“賦得各言其志”,張朝當寫有作品,可惜已經不見流傳,不知表現什麼志向。而皎然的這首詩,表達的是一種出世的情懷。此詩前兩聯寫景,後兩聯抒懷,語言清新雋永,對仗工整,意境淡雅脫俗,富於禪意,體現了皎然五律清淡自然的特色。
作者簡介
皎然
(生卒年不詳)唐代著名詩僧。俗姓謝,字清晝。湖州長城卞山(今浙江長興)人。皎然是他出家為僧的法號,居吳興杼山妙喜寺。他與韋應物及劉禹錫、李端等均有交往。其詩以山水、宗教為主要題材,清淡自然,多寫幽境。也寫過一些描寫邊塞和戀情的詩。著作有《儒釋交遊傳》及《內典類聚》共四十卷,《號呶子》十卷,今不見傳,另有《杼山集》十卷、《詩式》五卷等傳世。詩論《詩式》在我國古代詩論中有一定的地位。有《皎然集》。事見《唐詩紀事》卷七十三,《唐才子傳》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