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
北宋仁宗趙禎,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鑄造。“至和重寶”有折二、折五錢,存世量少。折五錢背有“坊”,“虢”等記地名者更為稀少。另有鐵錢。另有“至和通寶”和“至和元寶”。
至和重寶部分版別價格表
北宋至和重寶背虢鐵母(直徑34mm)RMB 70,000-90,000
北宋至和重寶鐵母RMB 16,500
北宋至和重寶鐵母(直徑34.5mm)RMB 9,000-12,000
北宋至和重寶虢字版銅質鐵母RMB 6,000
北宋至和重寶鐵母(直徑35mm)RMB 6,000-8,000
至和重寶旋讀鐵母錢RMB 5,280 北宋至和重寶折三RMB 12,100
至和重寶旋讀鐵母錢RMB 5,280
來歷
北宋至和年間(公元1054—1056年),鑄有元寶、通寶及重寶錢三種。
至和重寶
其中至和重寶錢,有折二、折三兩種,錢文真書旋讀(亦發現有真書直讀者)。製作精整,錢體厚重,錢文深峻是至和重寶錢的特點。折二錢多素背,折三錢背文紀地,分別有“坊”(北宋鄜延路坊州鄜監所鑄)、“虢”(北宋陝西路虢州朱陽監所鑄)、“同”(北宋陝西路同州朱陽監所鑄)。折三大錢徑3.4厘米,重16克—18克不等,厚達0.4厘米。現今傳世或出土的至和重寶錢,大部分為鐵母錢,亦發現有折三鐵錢和素背銅錢,均屬罕見之泉品,尤其是背“坊”、“虢”之鐵母銅錢,堪稱稀世大珍。
相關
李佐賢在《觀古閣續泉說》中云:“至和重寶‘虢’字錢,鮑康所得者,‘和’字在右,海豐吳氏所藏,‘和’字在穿下,‘虢’字均在背穿上。”又袁寒雲說:“至和重寶折三背上‘虢’字,宋泉紀地始於此,絕罕見。”清代獲藏此珍泉者,僅鮑康一枚,後贈劉燕庭,另一枚海豐吳氏得之。民國僅董康、中村孔固亭(日本)、戴葆庭、張叔馴、陳仁濤等名泉家獲藏此珍泉。改革開放後,網上曾見有至和重寶背“虢”折三鐵母銅錢露頭,只一枚開門,我卻難斷為真。故此,可見至和重寶背“虢”折三銅品之珍罕。筆者獲藏一枚至和重寶背“虢”大錢。此泉剛到手時,除還依稀可辨背穿上“虢”字外,正面錢文已滿覆硬綠,湛藍銅銹,地衣一層黑褐包漿,全泉儼然一斑駁銅塊。不得已整枚放入醋中浸泡幾天,過後取出用軟刷清淨硬銹,方顯“至和重寶”面文。只可惜,由於鏽蝕過甚,錢文已失深峻,受損近圓鈍且平夷,然“至和重寶”四字仍清晰。“重”字旁,右緣已重壓而裂,背緣亦有傷,但是,全泉遍蒙黑褐包漿,清洗後仍殘留之硬銹,使宋錢名珍一目了然,風範猶存。此泉徑3.4厘米,厚0.4厘米,重16.4克,面穿細而背穿闊。由於錢文鏽蝕嚴重令筆畫已渾潤平夷,但當初是至和重寶背“虢”折三鐵母大錢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