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鼩

臭鼩

臭鼩體瘦小,四肢細弱,成體長約100mm。吻部尖長,明顯超出下頜的前方。耳較大而圓,明顯露於毛被外。尾長超過體長的一半,尾基部粗大,末端則尖細。口須多,但不很長。體側面中央具1對麝香腺,能分泌黃白色具特殊臭味的粘液,腺體處的毛短。全身毛稠密,毛短緬而柔軟,體毛為菸灰色,有銀灰色光澤,體背面略有淺棕色。貓能捕捉它,但不吃它。喜跳躍,但不善爬。兩性均未發現領域性。臭鼩種群數量的季節消長,一年中以秋季密度為最高。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臭鼩臭鼩

頭骨扁大狹長,缺顴弓,眶前孔位於第1上臼齒上方。具明顯矢狀嵴,但不發達;人字嵴發達,顯著突出於枕骨上緣,左右相交成直角形。齒全白,尖無栗紅色。上頜第1門齒的前突發達且朝下方彎曲,外形呈鉤狀,其後面有1小而鈍的後突,高度低於第2門齒;第2門齒顯著大於第1門齒;第3門齒甚小。不及第2門齒的一半。犬齒大於第2門齒,第1前齒最小,隱於齒列線內方,但不顯露於外側;第2前臼齒非常發達;第1、2臼齒有“w”形外齒突;第3臼齒形小,約為第2臼齒的1/4。

生物學特徵

臭鼩臭鼩

臭鼩棲息於農田、沼澤地及湖泊邊的灌木竹林、草從及小樹林中,亦棲居於城鎮和農村室內。在田間以麥地、草地、絡麻地、甘蔗地、蔬菜地中活動較多,農家室內則以廚房、小屋的潮濕處為多。常在鄉村的廚房爐灶旁邊的土洞中居住。窩以枯枝、落葉、雜草築成。能發出尖銳的叫聲。當受驚時,體側的臭腺分泌奇臭的分泌物以示自衛,能捕捉它,但不吃它。喜跳躍,但不善爬。

雜食性。既吃大量昆蟲,也吃一定量的蚯蚓蟾蜍等有益動物。在室內還盜食部分糧食,其食性是益害兼有,在室內害大於益。據諸葛陽等(1989)觀察,臭鼩的食性在室內外有明顯的差異。在室外取食昆蟲的頻次比例為78%。而在室內僅為30%。但在室內盜食大米、小麥等植物性食物的比例可達38.8%。日平均取食糧食的數量為其體重的5%~10%。

生活環境

 臭鼩 臭鼩

臭鼩比較喜歡住在民房、田野、湖沼旁的灌叢或竹林里,常常在廚房、柴禾堆等潮濕陰暗的地方穿梭。黑暗中,一隻小臭鼩“咕,咕”叫著,尋找著昆蟲、蠕蟲吃。它的飯量很大,偶爾也吃植物的種籽和果實,但很溫柔,一般不危害農作物。一旦遇到危險,它會尖叫著“嘖……嘖……”,然後利用身體側面中央的臭腺分泌出奇臭無比的物體,保護自己。

發生消長規律

臭鼩臭鼩

臭黝具有明顯的性二型特徵。諸葛陽等(1988)於1986年10月至1988年2月在浙江蕭山市瓜瀝地區調查,田間捕獲臭鼩275隻,雄雌性比為1:0.72。臭鼩個體雄性比雌性大。臭鼩的繁殖有明顯的季節性,一年中除12月與1月以外均發現有懷孕個體,以3~4月、7~8月懷孕率最高。臭鼩在自然界的壽命大約為一年左右。

臭鼩的巢區和活動範圍,據諸葛陽等(1988)報導,雄性巢區為1227±263.0m2,活動範圍68.7±8.1m;雌性巢區為241.0±50.3m2,活動範圍22.6±2.8m。兩性均未發現領域性。臭鼩種群數量的季節消長,一年中以秋季密度為最高。

危害特點

臭鼩臭鼩

以取食昆蟲及其他動物性食物為主,有時亦吃植物種子和果實。它是鉤端螺鏇體病及恙蟲病病原體的貯存宿主,還帶有流行性出血熱的病毒抗原。因此,對人類的危害不容忽視,應屬於控制之列。

綜合治理策略

臭鼩臭鼩

1.捕捉人工捕捉或放養、貓等動物。
2.藥物誘殺在老鼠出沒的洞口行道投放毒餌誘殺。
敵鼠鈉鹽0.05%餌料:即每100公斤穀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敵鼠鈉鹽50克,翻拌均勻。
殺鼠迷0.04%餌料:即每100公斤穀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殺鼠迷40克。

相關文獻

劉乾開主編.農田鼠害及其防治.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汪篤棟,葉正襄主編.農田鼠害及其防治.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呂佩珂.中國蔬菜病蟲原色圖譜續集.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6
呂佩珂.中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藥用植物病蟲原色圖鑑.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