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ㄗㄧˋ ㄨ
【條目】自誣(自誣)
【引證解釋】
1. 自行承認妄加於己的不實之詞。《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有囚實不殺人而被考自誣。”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二十:“﹝ 龐企 ﹞坐事系獄,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誣服之。”《資治通鑑·秦二世皇帝二年》:“ 趙高 治 斯 ,榜掠千餘,不勝痛,自誣服。”
2. 自欺。《韓詩外傳》卷五:“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內不自誣,外不誣人,以是尊賢敬法,而不敢怠傲焉,是雅儒者也。” 唐 杜甫 《大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峽久居夔府將適江陵漂泊有詩凡四十韻》:“丘壑曾忘返,文章敢自誣。” 宋 張載 《正蒙·乾稱》:“失於聲,繆迷其四體,謂己當然,自誣也。”
3. 輕視自己。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必謂天下人心皆不正,又何其過尊西人而自誣之甚也。”
相關詞條
-
自誣與自述
《自誣與自述》是由武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容簡介 目錄 精彩書摘 -
誣妄
誣妄,中文辭彙之一, 拼音:wū wàng 有多重意思。在不同的古文記載中意思不同。其中之一是指以不實之詞冤枉別人。
-
贓誣
贓誣 解釋: 1.栽贓誣陷。
-
詐誣
詐誣 解釋: 1.欺詐誣妄。
-
造誣
造誣 解釋: 1.捏造誣陷。
-
誣謠
wū 誣謠(誣謠) 猶欺騙,惑亂。
-
正誣論
即以此推之。 必以道蒞之。 以一事覆之。
出處 作者 -
誣上
出處《文選·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 》:“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因為誣上,卒從吏議。” 李周翰 註:“有司以 遷 為誣罔天子,終從獄吏之議。上謂天子也。”《管子·重令》“何謂朝之經臣?察身能而受官,不誣於上” 唐 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