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人員

自由職業人員是指那些不與用人單位建立正式勞動關係,又區別於個體、私營企業主,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專業知識技能並為社會提供合法的服務性勞動,從而獲取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如自由撰稿人、家庭教師、健身教練等。

特徵

一、城區為主,分布廣泛。這一群體不僅在各大中型城市中占據了一定的比例,同時在經濟條件相對落後的縣城鄉鎮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二、整體年輕,思想開放。自由職業人員主體是中青年,而且不斷有年輕人加入,年輕化的趨勢較為明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思想更為開放,願意選擇自由職業這種富有挑戰性的就業渠道。

三、以我為主,兼顧社會。他們以誠實勞動換取合法收入作為自己的主要追求目標,大多奉公守法,大都重視人生價值、追求成就,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對黨的基本路線和開放政策普遍贊同。

四、專業素質高,適應能力強。大多數接受過高等教育或受過某種專業的訓練,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職業素養。他們憑藉專業知識與才能的優勢,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面對不同服務對象,表現出較強的適應能力。

五、壓力雖大,但有追求。他們在脫離單位約束的同時,也脫離了組織的保障,要承受創業艱難、收入不穩、成就承認、社會保障、歧視觀念等種種壓力。但他們沒有退縮,而是知難而上,為實現自身價值不斷拼搏。

發展趨勢

一、隊伍數量將不斷壯大。就業壓力大、擇業觀念的轉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市場的需求,將進一步吸引更多的社會成員進入自由職業領域。

二、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將更加明顯。他們在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擴大就業門路、緩解就業壓力,促進民主法制建設、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兩極分化的趨勢將不斷加劇。市場的競爭,決定了他們內部的兩極分化難以避免,而且收入的兩極分化程度還可能進一步加劇。

四、要求改革的呼聲將更加強烈。在社會保障制度、技術職稱評定製度和稅務政策方面,他們希望體制內外平等對待。

五、政治參與的意識將不斷增強。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使他們更加關注自身的政治權利,他們渴望進入政治生活,保護自身利益。

存在的問題

1、創業環境較差,有待進一步改善。有些自由職業人員創業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創業起步艱難;有些自由職業人員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具有較深造詣或較大影響,但無法得到政府認可。

2、是溝通渠道單一,有待進一步擴展。各級人大、政協中雖占一定數量,但比例很小。目前自由職業人員與黨政部門的溝通以單向為主,雙向的較少,而且主要是以會議形式溝通,溝通深度不夠。

3、政治引導工作較弱,有待進一步強化。自由職業者長期生存在體制外,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思想多元,見解獨特,容易在一些社會問題上形成偏頗看法,更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響。

對策建議

要堅持“充分尊重、廣泛聯繫、加強團結、熱情幫助、積極引導”的工作方針,尊重他們的勞動創造和創業精神,凝聚他們的聰明才智,引導他們愛國、敬業、誠信、守法、貢獻,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要堅持以社團為紐帶、社區為依託、網路為媒介、活動為抓手,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更廣泛地團結和凝聚在黨和政府周圍。

1、發揮統戰優勢,促進和諧發展。自由職業人員是新的社會階層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摸清底數,把握總體特徵,建立和培養代表人士隊伍;要從總體上加強對自由職業人員統戰工作的研究和規劃,協調各方做好自由職業人員工作;有關社會團體要充分發揮團結聯絡、教育引導、行業自律、服務成員、維護權益、建言獻策等方面的優勢和作用,努力成為黨和政府聯繫自由職業人員的橋樑和紐帶。中共黨組織、共青團及民主黨派要發揮積極作用,做好吸納、培養、人才推薦和使用工作。

2、加強政治引導,促進群體發展。要發揮統戰部門的作用,將他們更好、更合理地納入黨和政府的視野,使之在實現自我發展的同時,更好地為社會服務。要適當增加自由職業人員在人大、政協和民眾團體中的比例,拓展自由職業人員政治參與渠道,為他們參政議政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充分保護他們的政治參與熱情,不斷提高其政治參與的效能。

3、制定相關政策,改善創業環境。面對愈加嚴重的就業壓力,應出台更多優惠政策,如允許自由職業人員參與職稱評定、納入社會保障與醫療保險體系、給予應有的社會地位,享有與其他從業者相同的社會權益等,鼓勵人們把擇業目光更多地轉向自由職業。

4、做好服務工作,搭建業務平台。由於自由職業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在工作不穩定的情況下要不斷去尋找新崗位。而利用中介、親友介紹、布告欄、網站信息等,均有諸多弊端,仍然滿足不了自由職業人員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有關部門應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為自由職業人員搭建業務平台。另外,相關部門要把對他們的培訓工作納入人才培訓的整體規劃,並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社團作用,通過定期專業培訓學習,不斷提高適應能力,促進自由職業整體穩步發展。

積極貢獻

一、促進經濟發展,增加社會財富。從事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活動,為社會創造了新的財富,向國家上繳大量的稅收,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二、擴大就業門路,緩解就業壓力。自由職業人員拓展新的就業形式,創立行業、興辦企業吸納勞動力,緩解了社會轉型期所帶來的巨大的就業壓力。

三、捐助公益事業,推動社會進步。大多自由職業人員富而思源,積極參加“希望工程”、“光彩事業”和各種捐款捐物等社會公益事業。

四、加速知識升值,引起人才重視。自由擇業使許多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工作環境、經濟待遇、生活條件得到了較大的改善,推動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良好風尚的形成。

五、更新擇業觀念,開闢創業渠道。摒棄了對工資、晉級、勞保、住房、戶口等傳統指標滿足,改變了過去單純“靠分配、等安排”的就業模式,主動出擊,走向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這一新的擇業觀的社會影響正在日益擴大。

六、擁護改革開放,維護社會穩定。自由職業者產生於改革開放後,他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開放的擁護者。他們擴展就業機會、熱心公益事業在客觀上已經成為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