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自然辯證法通訊》(雙月刊)是由 中國科學院主管,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主辦,中國科學院自然辯證法通訊雜誌社 編輯、 出版的學術性、理論性刊物。該刊是國家一級 學術期刊、哲學類和人文社會科學類核心期刊,創刊於改革開放伊始的1979年。該刊 囊括 自然科學的 哲學、 歷史和 社會學等諸多學科,是聯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的紐帶,溝通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橋樑。這本特立獨行的綜合性雜誌以弘揚科學精神、撒播人文情懷為旨趣,在它的版面上,科學與人文比翼齊飛,學術與思想圓融一色。因此,她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並贏得各國學人的讚譽和重視,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並將繼續產生廣泛而深入的影響。該刊辟有科學文化、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與科技政策、科學技術史、人物評傳以及學人論壇、學問人生、學術評論、科學前沿、問題討論、教學與研究、學術動態、讀者作者編者等專欄。注重向讀者傳遞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及學術信息,啟迪讀者的思想和智慧,是求知者和愛智者的良師益友。
該刊讀者對象是 科學家, 工程師,科研管理人員,高技術企業家,科學技術哲學、科學技術史、科學社會學與科技政策研究者,大專院校教師、 研究生、大學生,中學教師,以及對自然辯證法和相關學科感興趣的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研人員和業餘愛好者。這本格調高潔、雅俗共賞的雜誌,是每位學術守望者和文化駐足者的砥礪思想的競技場和精神漫遊的憩園,各個層次的讀者都能由此通幽尋芳,探賾索隱。
該刊向國內外公開發行,逢雙月10日出版,大16開,每期96頁。截止2001年底,《通訊》已出版23卷共136期。
歷史沿革
《自然辯證法通訊》是在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親自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創刊、出版的。1977年10月19日,李昌、于光遠、錢三強三人聯名向“方毅同志和鄧副主席”提交“請示報告”,擬由中國科學院籌備出版《自然辯證法通訊》雜誌。此件經“華主席、黨中央批准”後,中國科學院在1978年2月27日遂將“請示報告送: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部,國務院各部門,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委;發:各省、市、自治區科委,中國科學院分院,院直屬、雙重領導單位,院機關各部門。”1978年3月2日,中國科學院正式發出“關於成立《自然辯證法通訊》雜誌社的函”。該函是這樣寫的:“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家勞動總局、物資總局:經中央批准,《自然辯證法通訊》由我院主辦,並成立《自然辯證法通訊》雜誌社,歸我院建制。該社為司局級單位,編制為四十人,其中二十名業務骨幹現正與有關部門和地方商調。有關經費、物資等自即日起單獨立產。”中國科學院《自然辯證法通訊》雜誌社首任主編為于光遠,首任社長為錢三強。
1985年5月,中國科學院利用雜誌社的司局級建制,把院政策研究室與雜誌社合併,成立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自然辯證法通訊》遂由該所主辦,由其下屬的科學哲學研究室編輯、出版。
1991年,中國科學院決定把《自然辯證法通訊》移交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主辦,遂由其下屬的人文社科部負責編輯、出版工作。
在上述合併、移交過程中,“中國科學院《自然辯證法通訊》雜誌社”的名號一直得以保留,這對其開展諸多學術活動帶來不少方便。在國內的影響
在國內的影響
誕生於中國改革開放之始和中華民族再覺醒之初的《自然辯證法通訊》,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精神的烙印。而且,她也以自己的綿薄之力,為中國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的時代主鏇律譜寫了幾個小小的音符。20多年來,她默默地在中國未開墾的學術處女地耕耘,培育和促進了科學技術哲學等相關學科在中國生根和發展。她使一批批青年學人脫穎而出,成為有關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和國家的棟樑之材。它把國外新穎的學術思想評介到國內,把國內的研究成果推向國際學壇,擔負著雙向交流的任務。她更新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為推動中國的現代化(尤其是人的現代化和思想的現代化)助了一臂之力。她以敏銳的洞察,觸及到中國社會的一些現實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思路和方案。
《自然辯證法通訊》代表著中國科學技術哲學等相關學科的最高學術水準,20餘卷《通訊》可以說是這些學科在中國20餘年發展的縮影,其轉載率和引用率甚高。她在廣大學人和讀者中頗有口碑,而且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和深遠的影響。不少人在來信和文章中認為《自然辯證法通訊》是他們“最好的啟蒙老師”,“永遠不會從中畢業的大學”,“自然辯證法界眾多學問家的家”,是“培養自然辯證法界學問家的地方”。許多學人認為,自然辯證法研究者“有沒有看家本領的一個重要判據,就是看你有沒有在《自然辯證法通訊》發表過文章。”
在海外的學術影響
《自然辯證法通訊》在海外學術界也有相當程度的影響,由以下事實不難窺見一斑:
1、在海外的訂戶遍布已開發國家的主要高等學府和學術機構。該刊編者李醒民1987年訪美時,曾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和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親眼看到陳列的《自然辯證法通訊》。1990年代初,劍橋圖書館缺收一期雜誌,曾來信請求補寄。
2、海外知名學者樂於在《自然辯證法通訊》發表文章,並以此甚感榮耀。諸如歐美的庫恩、享佩爾、西蒙、斯基夫、弗蘭克、霍耳頓、奧海根、牛頓—史密斯、L.J.科恩、杜開昔、沃爾特斯、A.I.米勒、巴伯、海爾布倫、沃勒爾、胡克、蓋爾德塞澤、畢曉普、斯蒂奇等;外藉華裔學者楊振寧、李政道、吳京生、盧遂現、朱傳榘、黃克孫、汪定生等;日本學者田村三郎、阪本楠彥等;港台學者林正弘、方萬全、何秀煌、文思慧、葉錦明、葉敬德、周柏喬等;新加坡學者黃生材。
3、在許多國際會議上,國外及港台學人對《自然辯證法通訊》青眼有加,評價甚高,認為她是中國嚴肅的、真正按學術規範運作的、符合國際學術刊物規範的一流刊物。
4、《自然辯證法通訊》1980年代的部分論文經翻譯後結集,作為R.科恩教授主編的、在科學哲學界享有盛譽的《波士頓科學哲學研究叢書》之一(Vol.179)於1995年出版。
5、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院的H.萊曼·米勒教授以《自然辯證法通訊》的學術爭鳴為案例,並以其為主要參考文獻來源,於1966年在華盛頓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專著。他在該書序言中稱讚《自然辯證法通訊》內容豐富,思想新穎,富有吸引力。
6、1996年,國際科學界權威雜誌《科學》(Science)第274卷第5286期(1996年10月18日出版)和第5294期(1996年12月13日出版)上連續發表了兩篇文章,引用並高度評價了《自然辯證法通訊》1966年第4期發表的“是英文問題,還是科學道德問題?”一文。
7、台灣新竹清華大學主辦,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東京大學中國哲學研究室、台北中央研究院科學史委員會協辦的《中國科學史通訊》每期都刊登《自然辯證法通訊》的目錄和部分文章的摘要。
在步入二十一世紀之時,《自然辯證法通訊》發表了評論員文章“二十一世紀中國學術繁榮之進路”。文章指出:要使二十一世紀中國學術繁榮興旺,發揚光大,並躋身於世界學術前列,就必須為其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維護學術自由,加強學術批評,共建學術規範,整飭學術道德這幾條進路不失為保障中國學術“通幽”之“曲徑”。《自然辯證法通訊》必將在其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並大放異彩!
相關資料
http://www.cnki.com.cn/Journal/A-A1-ZRBT-2008-03.htm
國內一級學術期刊名錄
學術期刊刊發的文獻以學術論文為主,而非學術期刊刊發的文獻則以檔案、報導、講話、體會、知識等只能作為學術研究的資料而不是論文的文章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