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是精神分析學人格理論的中心概念,它與本能衝動的“本我”(伊特)及評價性的“超我”相區別,成為人格結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遵循唯實原則,協調“本我”和“超我”,在適當的時候滿足“本我”的欲望,又使其不與“超我”的良心及至善的原則相悖。它也不等同於意識。S.弗洛伊德認為,自我的大部分是無意識或前意識的,不屬於自我知覺的範疇,而是表現在動態的心理過程中,尤其存在於心理衝突中,並發揮作用。自我的發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作為整體人格發展的一個方面向前推進。艾里克森認為,自我發展的最後階段是發現自我同一性;榮格的個性化概念,即“變成自己”,可看成是自我發展的最高形式。在論述人格發展和心理治療技術中重視自我過程研究的理論家,被稱為自我心理學家。
相關詞條
-
自我效能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班杜拉(Albert Bandura)從社會學習的觀點出發,在1977年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論,用以解釋在特殊情景下動機產生的原因。 自...
理論概述 發展歷史 概念表述 主體作用機制 形成與發展 -
自我差異理論
Higgins的自我差異理論(Self-discrepancy theory)認為,個體自我概念包括3個部分:理想自我(ideal self);應該自我...
產生背景 理論分析 主要種類 -
自我不一致理論
自我不一致理論(self discrepancy)提出三種不同的認知自我特徵:實際自我、理想自我、應該自我。
自我不一致理論 -
《自我效能理論及其套用》
本書主要論述了自我效能理論的提出和發展,闡述了自我效能理論的基本觀點與原理,重點討論了自我效能理論在學校教育、心理治療、健康行為、職業指導、組織行為、體...
看點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
自我價值定向理論
自我價值定向理論是一個有關態度與行為關係的心理學理論,此理論認為在外在環境壓力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一種態度與具體行為之間一致性的高低,或對具體行為影響作用...
基本內容 主要概念 評價 -
自我顯示理論
自我顯示理論,亦稱“自我呈現理論”。是指一個人向另一個人暴露自己真實面目及隱秘細節的傾向性理論。個體之間發展友誼和愛情關係的指標。
-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班杜拉(Albert Bandura)從社會學習的觀點出發,在1982年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論,用以解釋在特殊情景下動機產生的原因。自我...
基本信息 核心 作用機制 培養途徑 啟示 -
自我戀
自我戀是自己對於自己過分自信過分自滿的一種陶醉入戀的心理表現。這種表現在生活中會表現在過分的愛慕虛榮,誇大自己,愛打扮愛臭美等。自我戀理論奠基人:那西賽...
簡介 判斷 特徵 男性類型 弗洛伊德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