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2015年吉林出版集團出版圖書(舊版)]

自卑與超越[2015年吉林出版集團出版圖書(舊版)]

《自卑與超越》是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於2015年7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阿弗雷德·阿德勒。書中作者從探尋人生的意義出發,啟迪我們去理解真實的生命意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的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書中作者他告訴我們,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過去入手,而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則是與他對於過去經驗的認識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是並駕齊驅、等量齊觀的。在《自卑與超越》中,關於記憶和夢的探討,作者也參考了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針對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會性問題,作者也在《自卑與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價值的觀點。

作者簡介

阿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奧地利心理學家。

自卑與超越[2015年吉林出版集團出版圖書(舊版)] 自卑與超越[2015年吉林出版集團出版圖書(舊版)]

阿弗雷德·阿德勒,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曾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的核心成員之一,後因分歧與弗氏破裂,創立個體心理學,另建立自由精神分析研究會。曾主持召開五次國際個體心理學會議。1934年定居紐約,1937年赴蘇格蘭亞伯丁做演講時病逝。

1870年,阿德勒出生於維也納郊外一個米谷商人的家族中。5歲那年,他患了一場幾乎使他致命的重病,痊癒之後,他便決心要當醫師。後來他進入了維也納大學。1895年得到了醫學學位。阿德勒曾經熟讀弗洛尹德所著的《夢的解析》一書,

不同譯本 不同譯本

1902年加入弗氏集團,並成為維也納心理分析學會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學刊》的編輯。後來由於與弗洛尹德在觀點上產生了分歧,阿德勒率領他的一群跟隨者退出心理分析學會,而另組“自由心理分析研究學會”,並自稱其研究為“個體心理學”。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與弗洛伊德齊名的心理學大師,他的心理學觀點不僅適用於父母和子女間的關係,而且也可以涵蓋師生關係。在維也納,阿德勒有眾多的追隨者。1927年,他受聘為哥倫比亞大學講座教授。1932年,他又受聘為日本長島醫學院教授。1935年,他創辦了國際個體心理學學刊。1937年,阿德勒受聘赴歐洲講學。由於四處爭聘,他有時甚至一天之內要分赴兩個城市演講。由於過分勞累,他終於因為心臟病發作,猝死在蘇格蘭亞伯丁市的街道上。

1912年在《精神病的組成》中,阿德勒把他的學術體系定名為個體心理學。同年他還創辦了這個學派的機關報《個體心理學雜誌》。

阿德勒認為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動都具有一定目標性,人是未來定向的。他覺得由於人們為精神生活確定一個目標,他們就會更好地適應現實。他把一切心理現象都看作反映某種統一的生活計畫,而生活計畫的總目標就是優越。心理活動都是圍繞著優越性這一目標進行的。

阿德勒理論的最後落腳點是人的優越和完善。他把為優越而奮力稱作生命的實質,為優越而奮力是阿德勒人格理論的基本動力。行為的動機出於人的社會性,而不是生物因素起主要作用。後來,阿德勒又把個人優越而奮力的觀點改變成個人為完善的社會而奮力。他同時還認為個人優越而奮力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如果一個人不顧別人和社會的需要,只專心於個人的優越,就可能產生優越情結,而具有優越情結的人可能成為一個專橫跋扈、自吹自擂、傲慢之人,這種人不太受社會歡迎。

作品目錄

第一章我們對於意義的追尋

1 生活於你的意義

2 生命中的三大問題

3 真正的生命意義

4 童年對人生的影響

5 童年記憶的重要價值

6 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章 心靈和身體

1 心靈和身體的聯繫與衝突

2 情感影響發展

3 身型、性格與心智

第三章 自卑與超越

1 自卑情結

2 追求優越感

3 設立有意義的目標

第四章 童年記憶

1 理解記憶

2 關於早期記憶的六個案例

3 行為的根源——早期記憶

第五章 夢

1 關於夢

2 弗洛伊德學派與夢

3 個體心理學派與夢

4 夢的構成

5 典型的夢

第六章 家庭的影響

1 母親的影響

2 父親的角色和責任

3 為人父母

第七章 學校的影響

1 教育的變革

2 教師的角色

3 學校里的合作與競爭

4 天賦與習得

5 區分孩子的個性

第八章 青春期

1 青春期心理及生理特徵

2 青春期的掙扎

3 青春期的性意識萌芽

4 正視青春期

第九章 犯罪及預防

1 犯罪心理

2 罪犯的類型

3 合作的重要性

4 如何矯治犯罪行為

第十章 職業問題

1 平衡生活的三條紐帶

2 職業的早期訓練

3 影響職業選擇的其他因素

4 對待職業的態度

第十一章 個體與社會

1 宗教信仰

2 政治活動和社會活動

3 利己主義

4 過失犯罪

5 社交興趣與社會平等

第十二章 愛與婚姻

1 愛、合作與社會興趣的重要性

2 夫妻是平等的夥伴關係

3 不適合結婚的人

4 婚姻觀與人生觀

作品鑑賞

《自卑與超越》以“自卑情結”為線索,比較系統地闡述了他創立的個體心理學思想。書中不僅涉及到人為什麼活著,心靈與肉體的關係,自卑感和優越感,家庭和學校對人的影響,而且還論及了早期記憶,夢,犯罪及愛情、婚姻等內容。他在書中著重論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它對個人的影響,個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如何將自卑感轉變為對優越地位的追求以取得成就。

自卑感在阿德勒的理論中占有很大份量。他認為一般的自卑感是行為的原始決定力量,自卑感本身並不是變態的,它是一個人在追求優越地位時的一種正常的發展過程,優越感是每個人在一種內驅力的策動下力求達到的最終目標,它因每個人賦予生活的意義而不同。在書中,他還論述了家庭和學校對個人的影響,他認為,人的行為不是由生物學的本能力量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力量決定的。人的行為都是出自於自卑感及對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

阿德勒提出的自卑與補償作用,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愈來愈多受它影響的人認為,阿德勒對心理學的貢獻超過了弗洛伊德。不僅如此,阿德勒理論的社會意義也頗為深刻,心理學家墨菲指出:“阿德勒的心理學在心理學歷史中是第一個沿著我們今天應該稱之為社會科學的方向發展的心理學體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