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訊息:美國《大眾科學》月刊1月號發表文章,題目是“世界最大的望遠鏡”,文章摘要如下。
約有半個足球場那么大,21層樓高,有史以來最大的光學望遠鏡“歐洲極大望遠鏡”(E-ELT)將利用將近1000面鏡子尋找太陽系外行星———甚至可能破解時空的奧秘。
這台望遠鏡將由歐洲南方天文台製造;選址將於2008年年底時確定,可能在南半球;預計將於2010年初動工,完全投入使用則要等到2017年;設計成本為8130萬美元,製造成本則高達11億美元;該望遠鏡的圖像解析度將達到哈勃望遠鏡的10至15倍。
這台望遠鏡將如何捕捉宇宙的影像呢?
1.收集光線
來自遙遠天體的光線投射到138英尺寬的拋物面主鏡上。主鏡共由984塊六邊形小鏡子組成,每塊重330磅,直徑4.8英尺,厚2英寸。這些小鏡子很重,重力會使它們的位置隨著望遠鏡的移動發生極其微小的改變。因此,每塊小鏡子下面有3個調節器,調節器每秒可屈伸10次,以保持主鏡的正確位置。光線被主鏡向上反射到20英尺寬的A鏡上。
2.反射光線
A鏡反射光線,讓光線穿過C鏡上的一個孔,倒轉後投射到13.8英尺寬的B鏡上,B鏡再讓光向上投射到C鏡的反射面。
3.校正光線
C鏡是一個薄薄的玻璃殼,下面有5000個調節器,它們每秒能通過推拉對鏡面作1000次調整。這種迅速作用實現了所謂的自適應光學系統———重新校正被大氣扭曲的光線,使之構成清晰的圖像。天文學家利用明亮的定標星來計算這面鏡子的正確安置方法。
4.投射到感測器
經自適應光學系統校正後,光線投射到直徑8.9英尺的D鏡上。D鏡每秒能移動多達20次,以確保定標星正確成像,不受吹到鏡面的風引起的震動影響。D鏡把光線反射到探測器(裡面有一個捕捉影像的照像機)以及天文學家用來測量諸如宇宙膨脹速度等現象的儀器上。
如何校準巨大的望遠鏡?
光線在傳向地面望遠鏡的途中,大氣湍流和空氣中的粒子會令它散射,因此天文學家利用與目標物體處在同一個視野的明亮的定標星來校準歐洲極大望遠鏡(E-ELT)。漣漪般的光波落在C鏡各個像素之上的時間略有不同。自適應光學系統調整鏡子的表面,因此光線能同時照到每個像素上,形成清晰的影像。但如果目標物體附近沒有天體,天文學家就製造他們自己的定標星:五六個被稱為雷射導星系統的雷射裝置在56英里的高空激發鈉離子,形成人造的指向標。
如何清潔這台望遠鏡?
E-ELT收集的灰塵幾乎和它收集的光線一樣多,但簡單地用水清洗是行不通的,因為每塊小鏡子之間的縫隙可能使水分侵入電子設備。負責清潔的人員將把高度純淨的二氧化碳“乾冰”撒在主鏡上。乾冰落到鏡面後與灰塵顆粒附著在一起,在蒸發時帶走大多數灰塵。在正常磨損狀況下,這些鏡子每隔幾年會需要重新塗一層反射材料,它最有可能是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