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催化

論及為何推/拉勢力的總和在公元793年突然大增,接著到1066年又迅速消沉下去,維京人的擴張行動就是“自動催化”這一名詞的絕佳例子。 兩起特殊的事件促成了維京人的連鎖反應:一起是公元793年襲擊林德斯法島上的修道院,大獲而歸,因此次年再接再厲,收穫更豐。 其一是1066年斯坦福德橋一戰引發了維京人一系列的敗局,另一起事件是公元1000年,維京人被放棄占領了十年的最遠的殖民地文蘭。

自動催化

綜觀歷史,我們如何解釋為什麼維京人要離鄉背井、四處征戰或是在格陵蘭這樣惡劣的環境裡落腳?千年來,維京人一直待在斯堪的納維亞,與歐洲其他國家互不往來,為什麼公元793年以後他們突然間大肆擴張,但不到300年又歸於平寂?對於歷史上的任何擴張行動,不外乎受兩股力量的影響,要么“推”(人口壓力與國內缺乏發展機會),要么“拉”(海外殖民地黃金滿地的誘惑),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很多擴張的浪潮都是這兩股力量相加的結果,對維京人也不例外: 一方面國內人口增長、王權過於集中;另一方面,海外有大片的處女地可以開墾占領,還有一些富饒且不設攻防的地方可以劫掠。同樣的,在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歐洲移民正是受這兩股力量的影響蜂擁至北美: 一方面歐洲面臨人口增長、饑荒和政治壓迫等問題,另一方面美國和加拿大擁有廣闊的沃土和發財的機會。

綜述

論及為何推/拉勢力的總和在公元793年突然大增,接著到1066年又迅速消沉下去,維京人的擴張行動就是“自動催化”這一名詞的絕佳例子。在化學上,“催化”指的是通過添加某種物質使化學反應的速度加快,比如酵素。有些化學反應的產物本身也是催化劑,所以很可能某一化學反應剛開始屬於正常速度,然後因為一些產物的生成導致催化反應,接著生成更多具有催化作用的產物,進一步加快化學反應。這種連鎖反應被稱為“自動催化”,最好的例子就是核子彈爆炸,中子擊中鈾原子核時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時產生更多的中子,而新產生的中子去轟擊另一個鈾原子核,從而引發新的裂變。

同樣,在人類社會的自動催化式擴張過程中,最初有人掌握了一些優勢(例如技術優勢),從而得到一些利,於是其他人群起效尤,也紛紛追求利益與好處,致使更多的人席捲進來,直至大家都無利可圖。兩起特殊的事件促成了維京人的連鎖反應: 一起是公元793年襲擊林德斯法島上的修道院,大獲而歸,因此次年再接再厲,收穫更豐。另一事件即是法羅群島的發現,該島渺無人煙,適合放羊,這一戰引發更大更遠的冰島和格陵蘭被相繼發現。維京人歸來時不但滿載劫掠的成果,而且對世外桃源進行大肆形容,激發了更多維京人出尋求財富的想像。除了維京人的擴張行動外,另一個自動催化式擴張還體現在公元前1200年,古代玻里尼西亞人向太平洋以東行進的過程15世紀初期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環遊世界,並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與玻里尼西亞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擴張一樣,當維京人船隻在能夠到達的地方劫掠的劫掠,殖民的殖民,接下來日子就不那么好過了。如上文所述,兩起特殊事件促成了維京人的連鎖反應,那么另外兩起特殊事件標誌著黃金時代的逝去。其一是1066年斯坦福德橋一戰引發了維京人一系列的敗局,另一起事件是公元1000年,維京人被放棄占領了十年的最遠的殖民地文蘭。古代挪威傳說將放棄文蘭的原因歸結為寡不敵眾,當地美洲土著人多勢眾,而坐船穿過大西洋到達那裡的京人只有一小部分。當法羅群島、冰島和格陵蘭島已是維京人的天下,文蘭危險重重,而大西洋上再沒發現任何無人島嶼。此時,維京人開始覺悟在北大西洋出生入死不再有什麼好處和利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